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国风论坛第九期:辩诉交易——对抗制的特洛伊木马

来源:孙鹏   3-20   阅读:
T AAA

3月18日晚19时,由国际法学院分团委主办、国际法学院学生会承办的“国风论坛”系列讲座第9期“辩诉交易——对抗制的特洛伊木马”在刘皇发学术报告厅举行。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北京市中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钱列阳,尚权律所创始人张青松,著名刑法学专家、我校刑事诉讼法教授洪道德,我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元轶。 张青松先声夺人,率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在中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还是要向着辩诉交易的路前进,并向西方学习借鉴经验。同时他提出了在中国实行辩诉交易要注意的一些地方,比如要有第三方在场以防止腐败;又如在中国交易双方的地位不平等是现下中国实行辩诉交易的一大困难。

对于张青松的观点,钱列阳表示支持,并且补充到,在中国实行辩诉交易,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国的司法效率问题。这些年来中国司法案件的处理量不停地增加,法官们已经不堪重负了,而实行这种制度可以有效的减轻法官的压力。在提到辩诉交易的优点时,钱列阳也同样提到在要注意务实性和程序性,这样辩诉交易才不会变质。

随后,元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反对在中国实行辩诉交易,并提出理由,首先是矛盾的客体不同,再者就是刑事和解非常的功利,只是为了解决现在的突出社会矛盾问题,比如上访等,所以在中国实行辩诉交易不现实。

洪道德的观点和元轶相同,认为在中国不应该实行辩诉交易,首先中国与美国不同,中国检察官没有自由裁量权,交易的双方地位不平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辩诉交易是在控辩双方都感觉到判决有风险时才使用的,但是在中国辩诉交易变得没有意义。同时交易双方对案件的了解度要相同,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很显然在中国不会。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阻碍就是中国的法官,因为一旦实行辩诉交易,法官的权力就会被消弱,而这是法官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元轶补充到在中国不像美国缺少了辩诉交易的土壤,现有的司法制度根本无法支持,而张青松也说每个国家的辩诉交易都不同,但还是共同点的,也再次强调了检察官的独立性。

在嘉宾精彩的解说后,同学们在互动环节纷纷争着与嘉宾互动,提出自己的困惑与不解,嘉宾们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作答。

最后,主办方向嘉宾们赠送了纪念品。本次国风论坛拉下帷幕。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