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我校首届“中国经典古诗词背诵大赛”举行

来源:人文学院 文/袁强 谭智晋 图/马俊颖 邓敏   12-10   阅读:
T AAA

我校首届“中国经典古诗词背诵大赛”12月5日晚19时在学术报告中心举行。这项赛事由人文学院主办、院学生会承办。全校近百名同学参加了此项比赛。通过预赛选拔出来的10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当晚的角逐,这10名优秀选手包括了人文学院、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同学。大赛邀请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外国语学院教师刘洋洋、儒学院教师李春颖和丁宁,人文学院院长文兵、副院长赵文彤、教师黄震云、徐文贵八位评委。同时人文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杨军、副书记兼副院长尹晓华以及人文学院中文专业盛百卉、邹玉华、金莉莉、张彦、宋庆宝老师作为嘉宾莅临助阵。全校百余名热爱中华古诗文的同学也来到现场观看选手的精彩表演。

焦洪昌教授为“中国经典古诗文背诵擂台赛”揭幕致辞。焦老师以中国古代文人诗酒不分,品诗当有酒的诙谐幽默的开场引发现场热烈气氛,同时他指出,法大的法学毕业生在走向法律人的职业之后,时常被指后劲不足,主要是人文底蕴不够,这个底蕴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古诗文背诵是养成文化底蕴的最重要手段。

比赛赛制形式丰富有趣,共有两轮。第一轮为轮流答题制,选手按照晋级决赛的名次现场抽取试题标号,并按照编号依次站位答题。比赛中若回答不上,选手可弃权或场外求助。无论是《春江花月夜》等名篇的背诵接龙,还是趣味十足的按意境解诗背诵还是韵味绵长的以英译中国古诗词对应原诗词,或是古风尽显的繁体古文名篇填空;无论是泱泱汉赋的大气磅礴,亦或是唐诗宋词的无尽风骚,十位选手皆使出浑身解数,调动自己的生平储备坦然面对,竞技场上,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在第一轮比赛之后,幸运抽奖环节立刻让场上气氛更加欢腾。

暂时的休息之后,尽显各位选手全面素养风采的配乐古诗文朗诵拉开帷幕。同学们听到了《陈情表》中李密对其祖母的感激与不舍;《蒹葭》之中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娓娓倾诉;《钗头凤》中陆游与其所爱之人的凄婉缠绵;品到了《将进酒》中“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慷慨与豪迈;《短歌行》中曹操渴求“天下归心”的宏伟之愿;《水调歌头》的“阴晴圆缺”之叹、“白首不相离”让我们期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让众人为之唏嘘不已,潸然泪下。众作之中,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让人心绪激动,荡气回肠。

经过激烈的角逐,决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四名。人文学院中文系二年级梁倩文同学最终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夺得头筹。人文学院为此次大赛获奖的选手准备了丰厚的奖品。

人文院副院长赵文彤在最后对大赛做了总结,她说,我们举办“中国经典古诗词背诵大赛”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在对传统文化的纯熟把握和透彻体验中积蓄深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四个字,含义深刻,“文”是我们的文化记忆,“素”是最纯粹质朴的民族感情,无论是“文”还是“素”,都是关于人的,都是在一个民族长久的历史中积养而成,也需要在我们今天的继承中使之成为我们精神气韵的一部分以致发扬发展。古诗文背诵对于人文素养的意义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习语言的精华和典范,第二是体悟和继承我们民族精神品格。汉语词章的丰富华美,是世界任何一种语言都难望其项背的,这与古人在古诗文里的创造密不可分,背诵古诗文可以帮助我们学校掌握精到妙绝的汉语,成为一个语言的高手;而更重要的意义是情怀的养成,金庸先生说过,“背诵古诗文更过的是一种情感的民做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疲、哀而不伤的诗教,养成至大至刚的性格”。

此次擂台赛虽已落下帷幕,但是古诗词经典永远不会落下帷幕,它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学子醉入其中,让古代文化道统的精华蕴养我们的心灵。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