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校成立60周年、商学院成立十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中, 2012年5月24日下午,商学院在学院路校区419教室举办了“商学院高校教学改革研讨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全院60多位教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分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晓教授在会上致辞,教务处刘琳琳副处长应邀出席会议。
本次研讨会是在学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召开的,主旨是围绕高校教学方法及考试制度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我校教学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为了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2012年2月24日成立了以马丽娜副院长为组长,各所所长、教科办主任为成员的组委会。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发布了征文通知。征文得到了各研究所、办公室的热烈响应。共收到论文34篇,字数近20万字。这些论文涉及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方法国内外比较研究、教学管理研究等各个方面,是不可多得的教学改革参考文献。本次会议论文集计划结集出版。
会议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教学方法研究”,该板块由柴小青教授主持。慕凤丽副教授作了“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发言。慕凤丽副教授研究案例教学13年,在案例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发言主要阐述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对象,在案例讲解、案例研究和案例实践等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岳清唐副教授作了“寓考于教的过程性评价和教学方法初探”的发言。他认为大学教育要真正实现“生本”理念,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各种教学活动。把考试测验的功能贯穿于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避免学生期末考试突击的状况发生。教师的角色由主讲者转变为主导者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朱晓武副教授作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能力培养”的发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基础是交互,交互的实现平台是企业模拟系统。企业模拟架起了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桥梁。通过模拟使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进行学习,加深学生对管理学各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在重视决策科学性训练的同时,培养纵观全局和高瞻远瞩的能力。
第二个主题是“教学方法国内外比较研究”,该板块由陈明生副教授主持。李超副教授作了“美国经济学本科教育概览暨启示”的发言。她首先以美国哈佛大学等三所大学为例,介绍中美两国在学术科研、经济学本科教育、学院机构设置、课程设置、教育特点、选课、教学内容、课外训练等方面的差别,再以USC《战略和组织咨询》课程为例,总结了美国案例教学和经济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杨丽花博士作了“美国本科生自由教育模式及启示”的发言。自由教育是指学生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突出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杨老师介绍了美国自由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学生培养和面临的问题。她认为我校学生要修的课程种类大大高于美国,美国大学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全球性项目以及与社区合作的项目来实现。两位老师均为我校参加外海提升计划的青年教师,他们的介绍为我校借鉴国外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
第三个主题为“教学管理研究”,该板块由李欣宇副院长主持。我院2009级宋鸽同学代黄立君副教授作了“高校选课制度的经济学分析”的发言。我校目前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本科生选课制度,但是在受众调查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宋鸽同学就我校的教学资源分布、选课指导、对选课制度的认识、选课限制、时间安排、硬件设施等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八项改进措施,提出应逐步构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选课制度模式。李琼华老师作了“对经管类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建议”的发言。传统经管类的教学方式,是典型的教师主导型讲授法,教学主体之间存在明显隔阂。她提出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做各类实践项目,有效运用历史与数学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对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考核体系。
自由发言阶段陈明生副教授就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张淑静教授就学生选课问题和学生课堂参与问题,巫云仙教授就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分别作了发言。
最后,副院长马丽娜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她说,我们这次研讨会开的非常成功,收到了34篇高质量论文。记得在2006年教学评估时,教改论文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而我们院接受评估期间只有十几篇论文,数量相当缺乏。这次研讨会只有三个月筹备时间,但能顺利提交三十几篇论文,而且质量非常高,这说明我院在教学改革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研究实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陆续接收后续补交的论文,争取正式出版一部三十万字的论文集,作为我院建校十周年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