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  >  最新动态  >  正文

我校组织师生观看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来源:新闻中心  文/陈韵如 图/卢云开   5-4   阅读:
T AAA

(我校组织师生观看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5月4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组织师生在国际交流中心四层第一会议室集中观看了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的直播。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上午十时,来自民商经济法学院1502班、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校各个学生组织的师生代表,一同认真聆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师生发表感言)

师生感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的讲话中,高瞻远瞩地对马克思的一生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和人民重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今天。当代的中国要继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集成、创新、发扬,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教师,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十分振奋,接下来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的精神,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我们的学习研究,真正将马克思主义推广、传播,让更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要加强思政教育和建设,为实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阮广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提到:“历史以铁的事实不断证明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建党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好、研究好、宣传好和传播好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加坚定地,发自内心地认同和坚定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今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真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要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切地学习好、研究好、贯彻好,就是在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着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够最终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赵卯生

马克思是我一生最为崇敬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不仅在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崇高理想,而且最为可贵的是,马克思将之作为目标和行为准则用其一生去践行,去奋斗,留下了包括《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在内的,一系列富有真理性的,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思想成果和精神遗产。

总书记的讲话,缅怀和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成果及其在世界和中国的深远影响,并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非常振奋人心,让我们深受鼓舞。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我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肩头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坚定政治立场,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接续马克思的人生理想,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蔺庆春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70周年,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了170个年头,但现在马克思主义依然作为科学的理论凛凛有生气,熠熠生辉。这首先因为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然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它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能够不断回应人类社会的新挑战,于是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能够脱离教条的僵化永葆青春。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标需要每个时期一个一个阶段目标达成积累的,我们当下需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结合中国伟大实践,以更加昂然的斗志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1401班 陈铤琨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类进步解放奋斗的一生,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义无反顾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满腔热情,百折不饶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前进。马克思留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实践主义是其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部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始终坚持实践主义的路线,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强起来的新飞跃,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辈青年应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沿着前人实践的道路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1401班 高晨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先进则国家先进,我们的青年要不畏冷气,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纯洁自己的灵魂,先进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以先进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如果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大海汪洋,那么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就是我们划过大海的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是我们的舵手,时刻为我们引导前进的方向。我们青年要紧紧跟随党中央的引领,用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为武器武装自己、先进自己,踊跃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浪潮中,成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推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1501班 郝泳澎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既是在向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致敬,也是为了宣誓我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激励我们青年一代要更加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终究会是我们青年一代的历史担当,作为中国政法大学一名思政专业的学生,我们更要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当作一种习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到德法兼修,励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真正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精、悟透,用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1501班 李康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斗争、自由、解放。马克思为了改变人类被压迫的惨状,始终冲锋在革命的最前沿。马克思的一生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但他并没有因此被打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马克思的一生都在追逐真理,都在为全人类的幸福和自由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

我们应当在未来的日子里,学习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学习《共产党宣言》中的不朽真理,将马克思主义真正践行到学习和工作中。青春正好,我们应当不懈努力!

——法学院1604班 董浩然

通过观看大会直播,身处校园里的我似乎置身于隆重的人民大会堂现场,感受到了全国各界对于马克思的深深崇敬之情。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一生”评价马克思的人生历程,马克思的一生经历了贫穷和艰难,却时刻怀着为全人类做贡献之心。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多年以后自己的一生可以如何总结,让我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立志做大事,不断将理论践行到实践中,才能铸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另一方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飞跃”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的奇迹,我们实现了三次伟大的飞跃,而这些飞跃都有铁一般的事实作为支撑和证明。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我感受到了一种自豪感,也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肩上承担着的新使命!

——民商经济法学院 1606 龙艳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方法。事实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依然可以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当初,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之际,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拯救了中国人民,指导了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我们的生活;作为法科强校的大学生,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努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国语学院 法律翻译1501 张雪倩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