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第十二期教授午餐会在国际交流中心听风厅顺利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秦奥蕾教授与民商经济法学院郭毅杰、吴选、王楠茜、国际法学院周正锐、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薛芙蓉、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沈真贞共进午餐,一起探讨了“阅读与领悟”这一话题。
秦老师先从“领悟”谈起,指出在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领悟”所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她结合自身经历,将人生领悟中的所思所感与同学们一同分享。秦老师说:“最终人生能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人领悟出来的世界。世界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不同的,这就是因为每个人所领悟到世界是不一样的。你的领悟就代表了你认识、评价世界的角度,也决定着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人的成功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天才型,这一类人似乎生来就带着某种使命,注定要在某一领域大放光彩;第二种是调整型,这一类人的成功则是在不断的领悟与调适中所取得的。天才之人毕竟是少数,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更多还是需要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反思感悟,进而调整自身行为,在对自我和世界关系的领悟与判断中不断前行。
在关于“如何领悟”这一问题上,秦老师说,领悟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实践,在个人经历实对客观环境作出解读和反馈;另外一种便是阅读。秦老师指出,我们能从书中品味世界和人生的种种,收获知识与历练。人类有限的理性世界,在文本中有相关记载和说明。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怎样把这些精华读出来,并把它们化作自己的领悟。
在谈及阅读方法时,秦老师强调了以下三点。第一,要基于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他的观点和思想,如此才能深刻体悟作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正确评价其价值和意义。譬如今天的我们想当然的理解功利主义哲学,认为其提供了一种很有争议的立场和观点。但当年他的提出意在针对贵族特权得势,其历史进步性在于他倡导了一种代表多数大众的民主价值,基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来看,其历史性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第二,要把握阅读的目标与类型,根据书籍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阅读可以粗读、选读和精读,有些阅读只是为了放松娱乐,有些阅读则是需要领悟和提取精华,进行理解吸收,还有些阅读是出于学习目的,需要把一本好书读透读烂。第三,读书时要勤动手,及时记下所思所感,也要学会做阅读分析框架,把书籍的叙述逻辑理顺,记下主要观点。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累积,将其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工具来运用。
秦老师还对阅读和领悟可能伴随的问题谈了看法。她说,有的人读书多了会容易“掉书袋”,总会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自主思考能力的延伸。还有一种情况是,领悟而出世,站地越高,越容易有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感,甚至可能落入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窠巢,觉得追名逐利可谓虚妄,却又找不到其他人生维度,便因此对生活兴趣索然。伟大的人格,从来都是在认清了现实后依然选择勇于面对现实、对生活永葆热情,找寻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我们在面对法学这样一个贴近现实、洞察人性的学科时,更要学会在不断的领悟过程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坚持内心的价值信念,在阅读与领悟中不断成长。
教授午餐会是学生处和后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推出的一项新型师生交流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二期。活动希望搭建师生近距离沟通的桥梁,倡导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畅谈,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实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和“尚学法大”微信平台将持续为同学们提供教授午餐会的活动通知和报名通道,并分享相关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