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法大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诚朋友雷洁琼

发布时间:2021-06-10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中国政法大学从建校之初,就继承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优良的红色基因。从北京政法学院时期作为“干部学校”性质的办学,到与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合并组建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始终发扬红色传统,不忘社会主义高等院校的办学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特开辟《红色记忆》专栏,挖掘党史中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以传承红色传统,鼓舞士气人心,发扬时代精神。”

(短视频: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诚朋友雷洁琼)

(法大昌平校区格物楼内的雷洁琼绣像)

“说到底我只是一名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雷洁琼

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格物楼一层,一位慈祥老人的绣像静立大厅中央。她目光深邃,笑容可掬,注视着每日来往的法大学子。这位老人便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身誓言的,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北京政法学院副教务长雷洁琼。

或许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雷洁琼”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对她的人生故事却又知之甚少。在她106年的人生中,作为革命先驱,民主斗士,她积极投身革命斗争,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任列强瓜分到独立自主,从专制封建统治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巨变;作为杰出的领导,社会的先锋,她见证了开国大典,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关心民生和社会福利事业;作为学术巨擘、优秀教师,她关心并支持法学教育事业,培养出许多优秀弟子。

抗战时期远赴江西投身妇女工作

雷洁琼(1905—2011)出生在广州一个华侨后裔的富庶之家,自小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五四运动爆发后,年仅14岁的雷洁琼奔走在南国广州的街头,登台演讲,振臂呐喊,痛陈北洋政府卖国罪行,怒斥帝国主义强盗行径。1924年,19岁的雷洁琼怀着“科学救国”的满腔热忱,远渡重洋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求学。她开始在加州大学选修化工,后来又去南加州大学攻读社会学。1931年学成归来,受聘于燕京大学。

雷洁琼曾经说,“说到底我只是一名教师,在所有称呼中,我最喜欢教授这个头衔”,但她的教书之路并不顺利。1937年,因受北平国民党当局排挤,加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雷洁琼决定离开教学岗位,远赴南昌,投身火热的抗日救亡斗争。应江西省政府的邀请,雷洁琼到南昌领导妇女工作。在赣工作期间,通过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接触,雷洁琼对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族抗日主张及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当时的抗战形势有了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开展战时妇女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给江西省妇女指导处培训妇女干部,雷洁琼主办了两期战时妇女干部训练班。在训练班中,雷洁琼亲自授课,从“什么是妇女问题”到“各时代社会性的妇女生活”及“现代妇女解放思想的高潮”等等,进行深入的阐述,使训练班的妇女从理论到实践得到深刻的教育。雷洁琼深深感到中国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她不辞辛苦,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了解她们的生活,从而提出了如何组织、训练这支不可忽视的抗日力量。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联合江西省各界妇女组成了江西省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永新县和赣县成立了两个儿童保育院,在遂川设立了托儿所,举办了保教人员训练班。

1939年3月下旬,南昌沦陷前夕,雷洁琼随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驻南昌留守处撤退到吉安。4月中旬,周恩来到浙东抗战前线视察途经吉安,她和一位青年同去周恩来的住处请教。她倾诉自己对当时形势的困惑,周恩来听闻,向雷洁琼精辟地论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观点,生动地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指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光明前途。同时坚定地对雷洁琼说:只要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中国人民。在周恩来的鼓励下,雷洁琼和江西妇女抗日救亡大军并肩战斗,一直艰苦奋斗到1941年,作出了光辉的业绩。

组建民主促进会 与新中国共同进步

抗战胜利后,雷洁琼和马叙伦、严景耀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6月,为制止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上海各界群众推举她和马叙伦等10人组成和平请愿团,到南京呼吁和平,反对内战。在南京下关车站,代表们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围攻殴打。雷洁琼头部遭重击,胸部被重物击中,血洒现场,身负重伤。“下关事件”后,毛泽东、朱德发电报表示慰问,周恩来、邓颖超等更是亲自前往看望。

此后,雷洁琼便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日益密切。1949年1月中旬,她和丈夫严景耀受民进主席马叙伦的委托,前往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访问,与毛泽东彻夜长谈,在“聆听他关于如何把革命进行到底、知识分子问题、对民主党派的要求以及新中国建设的谈话”后,雷洁琼认为自己“得到一次毕生难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1949年9月,雷洁琼作为民进的代表参与建国的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开国大典的历史时刻。后来雷洁琼回忆起这段历史时曾说:解放军进来的时候,当然就觉得很宏伟了,我们是站在那个正阳楼的楼上,看解放军排队进来,高兴得不得了……

新中国成立后,雷洁琼先后担任过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北京市副市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和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我校曹子丹教授与雷洁琼教授)

“蓟门烟树”里育人 推动中国教育法治化

1931年,雷洁琼从美国学成回国,在燕京大学执教社会学课程,就此站上讲台。而这一站,就是近80年。虽受时局影响,雷洁琼的学术之路几经辗转,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终复归本行,回到燕京大学任教。1952 年,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销,分别被并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雷洁琼和严景耀、张锡彤等五位教授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学院,这一呆,就是20年。在学校任职期间,雷洁琼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宪法的讨论制定工作;为了学院的发展,1956年底,她与钱端升、李进宝一起参加了在紫光阁召开的北京高校负责人会议,在会上共同向周总理谈到校舍紧张的问题,周总理当即答应责成有关方面抓紧解决,后来才有了坐落在现西土城路25号的教学楼主楼。

在承担大量行政管理事务的同时,雷洁琼也尽心尽力培养政法人才。她曾讲授《婚姻法》课程。由于她曾经在江西做过5年妇女工作,所以对妇女权益保护、婚姻问题也很有研究。据中国政法大学退休教师赵克俭回忆:“雷教授的婚姻法课当时是在礼堂上的大课。在她的讲课中很少有案例分析,更多的是从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妇女解放的角度讲婚姻法。她的课讲得不仅精彩,而且层次条理清楚,不愧是老专家。”

雷洁琼作为社会活动家在社会和政界的贡献也当被历史铭记。她以战略的思考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法治化进程。先后参与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大法的制定,并奔波于大江南北检查执法情况。她作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副主任,为两个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殚精竭虑。

学术上严谨,工作中负责,雷洁琼夫妇在生活上却非常简朴。夫妇二人住在当时的北京政法学院教师宿舍3号楼里。“他们生活非常俭朴,不追求物质形式,每天的晚饭都是喝粥或者是煮挂面。当然,并不是吃不起别的。当时我就住在他们楼下,觉得他们很值得尊敬。”中国政法大学已故教授、婚姻法专家巫昌祯回忆道。雷洁琼曾在《我的幸福观》一文中写道:“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奉献,从而得到满足和快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正是这种简单的人生追求与朴素的幸福观和坚毅中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使她成为后世之敬仰。

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