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9月23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开展党员集中学习2025年下半年“第一课”,集体观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报告的视频课程。全校6000余名师生党员分布在52个会场,共同参加学习。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及教育部相关同志到会指导,党委书记姜泽廷主持会议。

怀进鹏在报告中全面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他指出,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关心关爱、谆谆嘱托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三大属性”,明确“六大特质”,构建“八大体系”,并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勇毅前行,让教育真正成为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

怀进鹏强调,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高校师生党员要坚决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矢志创新创造,敢于探索“无人区”,服务国家战略,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要拥抱时代浪潮,做教育数字化时代的领跑者、遵守数字伦理规范的践行者、终身学习的示范者。高校广大教师要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永葆育人初心,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事业、以优秀业绩赢得社会尊重。要树立开放思维,深化学习交流合作,探索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高校干部、师生党员做人要正,做事要求真,做学问要敢于质疑与创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姜泽廷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内容,确保学习到位、认识到位、落实到位,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行动自觉。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工作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全国政法教育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好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安全发展之路,努力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






师生感想:
法学院辅导员董梦舟:怀进鹏部长的深入解读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的三大属性”和“六大特质”等理念,不仅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要求,也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面对国家战略利益、全球科技革命等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参与者。作为一名辅导员,未来将把牢政治方向,注重提升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育时代新人。
离退休工作处第19党支部书记沙丽金: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今日的培训让我们重温教育的重大意义及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始终坚持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退休教师,在银龄支援西部计划、学校一中心多基地建设、学校基层党建工作、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学生学业及政治思想辅导等多方面都有我们发挥余热的阵地。我们要时刻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让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传统在法大绽放,让不懈奋斗,伏枥前行的银发力量在法大彰显。
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增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一线思政课教师党员,通过本次参加学习培训,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教育根本问题,指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和崇高境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今后,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持续深化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善用“大思政课”,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学习精神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贡献力量。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主任肖遥: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教育发展,尤其是大学的建设是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生命线,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乃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把教育的战略定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距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只有10年的时间,我作为一名大学的专任教师,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可期。下一步,我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同时,加快对于人工智能新成果的学习,让数智技术成为我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助手;此外,牢固树立开放思维,不断拓展海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以产出优质学术成果。
人权研究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董一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关心关爱和谆谆嘱托,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要深刻领悟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是我们每一名学生党员义不容辞的担当 。我们要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学习中,要勤奋刻苦,勇于创新,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要关心同学,服务群众,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会实践中,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了解国情民意,增强社会责任感。
中欧法学院2023级2班党支部书记王世琪:作为学生,我们应自觉将个人学业与国家发展脉搏紧密相连。当前,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大国竞争日益体现为制度、规则与人才的较量。在此背景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特别是培养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涉外法治人才,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中欧法学院作为中外法学交融的平台,其意义远超知识传授。它赋予我们跨文化的比较法视野,锤炼我们“求真”的能力;更扎根中国法治实践,时刻提醒我们“爱国”是根本、“力行”是责任,要学以致用,服务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战略利益。我们应当珍惜平台优势,努力成长为卓越法治人才,为教育强国与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国际法学院22级本科生陈昕蕾:面对教育强国建设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奋斗者,牢记教育强国使命、练就过硬本领;还要做开拓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更要做奉献者,发扬实干精神、艰苦奋斗不止,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法大微信【第20250924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黄楠
摄影:尹建峰
排版:张瑶瑶
责任编辑:谢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