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由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主办,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特色人才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新时代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我校校长马怀德、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浣月出席会议,全国近百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会议两种方式围绕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开展深入的研讨,我校组织部、人事处负责人及成员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现场参加了会议。
上午9时,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人才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院长钟祖荣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新时代人才制度与政策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 摄影 尹建峰)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浣月教授为大会致辞。她指出,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的高校,拥有国内一流的法学学科,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高校。实现法学学科与人才学学科的对话,推动跨域研讨,不仅是中国政法大学学术自觉和理论优势,也是此次会议的举办初衷,更是中国政法大学理应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的贡献。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为主题,回顾中国特色人才制度和政策建设的伟大实践,展望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才工作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恰逢其时。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教授作题为“人才成长法治环境”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是建设人才强国、聚集天下英才的重要内容。要建设人才强国,真正让中国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不断涌流,必须要有制度作为保障,而制度中最高级的形态,不是一般的政策,而是法律。尤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对人才的成长、促进和开发发挥着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马怀德指出,目前法治在人才服务保障、人才氛围营造、人才评价制度安排、人才激励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但基本都属于地方性法规,迫切需要开展国家层面的立法。人才工作不是政策性、阶段性工作,而是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人才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法治的保障。通过制定一部人才促进方面的法律,或者是国务院行政法规,从人才培养、引进、流动、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做出规定,有助于加强人才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推动人才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研究员出席开幕式,他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战略性资源,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营造人人竞相成才的体制架构、制度规范和社会氛围,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保障、激励机制。目前党中央对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人才的本体性研究和客体性研究具有广泛的空间,正是人才工作者大有可为之时。
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志忠研究员主持了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报告。
(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新时代人才制度与政策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 摄影 尹建峰)
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原副局长李志刚围绕“当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报告。他提出,我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抓住热点问题破冰开局、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在放权松绑上重点突破、人才机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人才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我国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国际国内环境、推进改革存在动力不足、改革政策不配套、不协调、推进改革遭遇“中梗阻”,改革措施落实难等。未来应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一领导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清除改革的思想障碍;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在抓实抓细、落地见效上加大力度。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以“北京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作报告。他提出,北京从顶层设计上加快推进人才工作的国际化、社会化、市场化、一体化,遵循市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重点改革了人才分类管理制度、人才引进落户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努力为人才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注重加强人才法治环境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推动人才立法工作。注重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上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孙锐研究员围绕“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作报告。他认为,目前我国高精尖人才数量及影响力与大国地位不相称,产业骨干人才量质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事业单位人事人才管理制度依然僵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足,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还需更大力度持续推进。未来应积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基于职业分类的专业人才分类治理框架,推动构建地方三链融合人才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抗美教授围绕“新时代青少年法治素养五维评价体系的构建”作报告。她提出,人才评价在人才制度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构建新时代我国青少年法治素养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更好地开展法治教育提供可评估和考量的依据、优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引导青少年通过自我教育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新时代青少年法治素养五维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法治认知、法治情感、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行为5个一级指标体系、14个二级指标、43个观测点,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可评估和考量的依据,将在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邰丽华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大会交流发言。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汪怿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胡跃福研究员、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丁进副所长、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克奇教授、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张宏教授、深圳技师学院吕利平副教授、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吴志忠研究员、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刘燕梅、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芳副教授分别围绕后疫情时代全球人才发展的新趋势、引才聚才质量水平、现代化评价体系中的人才指标、退役军人制度、技能人才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人才脱轨现象、人才集聚、西方青年人才政治观新动向等内容发言。
最后,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黄健教授向大会作年度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人才研究会本年度工作要点以及所取得的各项成绩。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人才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钟祖荣教授致闭幕词,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大会总结和未来展望:一是特殊年份,特殊工作,特殊收获;二是把握机遇,深化研究,有所作为;三是研究定向,形成团队,扬长补短;四是巩固平台,拓展平台,用好平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新时代人才制度与政策创新是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举措,未来将不断深化研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