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

来源:宣传部   8-18   阅读:
T AAA

8月15日上午,“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专家研讨会在永定河文化博物馆举办。

研讨会正式开始之前,专家学者先行参观“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并由中国政法大学李雪梅教授进行讲解。为期两个月的展览(8月10日至10月10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和永定河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展览分为润土泽民(水利记事)、治河永定(永定河治理与流域民生)、德感山川(水神崇拜、祭祀感恩)、有章可循(用水规则、权利义务)、解纷确权(水利纠纷化解和预防)五个版块,共展出自唐、宋、金、元、明、清至民国,涉及永定河流域及黄河、长江和大运河的水利碑刻拓片92件,江河流域地图长卷6件,水利文献6组,总计展品104件(组),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探究中国古代水利和法制互动的平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传统农业社会从根本而言就是水利社会。利济生民,历来是有作为的政府及官员的责任和担当。古代刻载有明确年代与权利义务关系的水案碑、渠规碑、示禁碑等,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水利制度的见证。将这些坐标点串联起来,可以展现人与自然、官与民的依存互动。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治河永定、大川安澜一直是农业社会的理想,也是艰难的挑战。永定河流域保存有大量的水利碑石,他们既是水利文献的载体,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水利文物,是流域文化的宝贵财富。

主办方期待通过展览唤起大众对被忽视的水利文物的关注。水利碑刻所反映的地方管理制度与司法实践,是古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水制度的构建折射出规则社会的建立过程。民众对于规则的认同和坚持,是社会秩序稳固的前提,水利秩序建设中所反映出的规则意识、权利意识、制度因素,正是当今法治建设可以借鉴的地方。

参观后,专家学者在博物馆报告厅进行学术交流。研讨会由永定河文化博物馆馆长谭勇主持,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北京市水务局、永定河文化研究会以及北京门头沟区、大兴区、石景山区和河北廊坊市等地区的文物、水利专家参加了研讨。

谭勇简要介绍了永定河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强调永定河是北京城的母亲河,它滋养着河北、北京等地区民生和社会发展。本次展览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以水利为主题的展览,在展品挑选、展示设计等方面都受到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唤起更多人的文化自觉,一起加入到传承、保护、发展永定河文化的队伍中来。

(交流会现场)

(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李雪梅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学术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果,回顾了与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八年来的友好合作,并对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在学术研究、课堂实践、传拓技艺等方面对法大师生长期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希望以本次展览为起点,双方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发挥高校和博物馆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互补优势。

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就水利碑刻、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研究、永定河流域文化研究等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大家对本次展览的意义与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水利碑刻是研究流域文化的一个独特窗口;以本次展览为起点,下一步将对永定河流域碑刻进行系统调查、整理和研究,并推动跨区县、跨省市的流域文化研究全面协作,助力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同时,本次展览和研讨会的举办也是中国政法大学与首都文博行业携手共建文化育人的一次有益探索,是法大服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次成功尝试。

编辑 胡阳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