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王希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来源:科研处 人文学院   12-16   阅读:
T AAA

2020年12月13日晚,我校名家论坛第257讲在腾讯会议举行。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学系王希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机会》的精彩演讲。本次论坛由科研处和人文学院共同举办,由人文学院胡小进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王希教授用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的一则颇具黑色幽默的故事,阐明了美国大学教育现有的问题,进而引出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发展通识教育所面临的政治、智识和个人的三个层次的挑战。

王希首先介绍了美国当代高等教育的三项基本理念和原则:共和思想、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追求平等和包容。而后,从美式大学的创建和三次转型、现代教育的转变,引入了通识教育自20世纪起产生的新变化。1945年哈佛大学报告中正式出现现代“通识教育”的理念,对培养贵族精英的传统博雅教育提出质疑,提倡全民教育;同时提出,美国民主社会中的高等教育要注重公民的素质教育,注重平等机会和平等自由。

王希指出,通识教育的发展为我们留下了20世纪的遗产,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明白通识教育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何谓受过优良通识教育的学生。对此,王老师做出有力的回答:大学教育不是培养精神和文化贵族,而是培养富有责任感、道德感的青年一代;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需要帮助学生塑造现代文明人应有的心智能力。

接着,王希分析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三种课程设计方式,详细列举了五所不同院校的通识教育模式。他指出,美国大学在教育上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在目标上有着共同指向——通识教育是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博雅教育”,一种精神与心智层面的“素质教育”,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王老师强调,面对21世纪的诸多挑战,我们应当把握住通识教育带来的机会,思考和解决更深层的问题:大学为谁而办?该如何办?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以及何谓“人才”?大学与“民族建构”的关系何在?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答案都需要我们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不断去发掘。

演讲的最后,王希翻译了一段充满感染力文字,是哥伦比亚大学学生的大学生活感受,深深打动了在线的每一位参与者。最后,王老师引用《论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以我国古代对通识教育结果的总结,结束了演讲。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王希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此次论坛虽是一场线上讲座,但参与师生却热情得仿佛身在现场。王希教授不仅向大家展示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更为我国未来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独到的见解和思路。讲座结束时,与会师生纷纷打开麦克风与摄像头,为王希教授鼓掌道谢。论坛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编辑 陈韵如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