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中国政法大学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法律硕士学院  9-2   阅读:
T AAA

2021年8月7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启动仪式暨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高峰论坛在北京人卫酒店成功举办。出席本次会议的校外领导与专家有《中国卫生法制》杂志特聘研究员、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专员汪建荣,原北京市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景山,原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巡视员蒋继元,北京市医保局规划财务处处长王立刚,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原院长、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线上),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沙玉申,《中国卫生法制》杂志主编、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法律事务室主任王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疗保险处处长冷家骅(线上),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磊(线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晓宁,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与卫生法学系主任睢素利,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主任杨逢柱,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卫生法学系副主任赵晓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培训总监兼中保教育公司总经理刘阳,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芦冰,上海医药科园信海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监孙玮(线上)。出席本次会议的校内领导与专家有我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时建中,法律硕士学院院长、教授许身健,法律硕士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韩文生,法律硕士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心主任刘智慧,民商经济法学院社会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显勇,法律硕士学院副教授、中心副主任刘炫麟,后勤保障处副处长卢东(线上),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贾若山(线上)。

1AD97

会议第一阶段为开幕式,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是领导致辞,二是中心揭牌启动仪式。开幕式由刘智慧教授主持。

时建中在致辞中指出,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关系到千家万户,反映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众所周知,医疗保障涉及到众多利益均衡,涉及保障能力与保障需求的均衡,是一个复杂的制度系统,应该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同时,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涉及到许多许多学科,诸如医学、卫生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在法学内部,涉及到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民法、商法等二级学科。因此,医疗保障制度研究需要跨学科交叉研究,需要稳定的学术团队持续的集体智慧。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学校批准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期待这个中心能够凝聚校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不仅成为学校的一个学术窗口,更要成为研究医疗保障制度的学术平台,链接有关医疗保障制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学术界与实务届的有效结合,奉献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智库成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给予学术支撑。

许身健在致辞中首先代表法律硕士学院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已从长期试验性的渐进改革状态进入到定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研究,以法治的理念固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成果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且紧迫的现实任务,中国政法大学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他祝愿中心扎实、稳步、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标志性成果,在业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沙玉申代表中国卫生法学会祝贺中心成立并指出,我国全民医保的发展已基本解决了民众“病有所医”的要求,但尚未解决民众“健康发展”“病有良医”等要求,医疗保障的不公平、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待解决,希望中心能够广泛听取民意,增强使命担当,全面助力“法治中国”“健康中国”的建设。

刘磊对中心成立的背景及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在医疗卫生领域推动完成的多项公益项目做了简要介绍,祝愿中心能够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发挥智库作用,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障制度的高质量发展。

在开幕式的第二环节,时建中、许身健、韩文生、王景山、芦冰、刘智慧共同为中心揭牌。

会议的第二阶段为“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高峰论坛,第三阶段为“中心建设与发展自由研讨。

在闭幕式环节,刘智慧对会议进行总结。她首先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对医疗保障、健康保障以及中国卫生法的完善提出的真知灼见,也感谢对中心的愿景和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她期待大家继续支持中心的建设,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关注和研究医疗保障法律与政策,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深入交流,不断推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