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随心而行,妙不可言——鲍婧心从法大到联合国之路

来源:新闻中心   6-24   阅读:
T AAA

关于未来,妙不可言

看到“赴国际组织实习”的项目时,鲍婧心怦然心动。

对于实习申请,她格外用心,别具匠心地用PS制作了一份自己的简历杂志,图文并茂地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生动展示出来。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的面试中,面试官问她:如何在多信仰(multi-faith)的环境中工作。鲍婧心莞尔一笑,自信不仅来自于对联合国宗旨与目标的深入理解,更源于曾参加过的各种国际活动的经历。在法学院组织的“北京-华沙大学生论坛”期间,她游历了波兰、捷克、匈牙利,结识了一些不同国籍的好友,至今保持密切联系,经常交流文化、法律、宗教问题。对于多信仰的环境她并不陌生,也有着自己的亲身体会。 她清晰地回答道:“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mutual respect),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是所有交往中的第一要义。第二是相互理解(mutual understand),理解差异往往使沟通、合作更顺畅。而理解的建立离不开开放对话(open dialogue),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建立的和平机制。第三是包容(tolerance)。宗教或信仰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联合国这样的世界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信仰冲突,此时要铭记我们的共同目标是‘To build peace in the minds of menand women(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求同存异。”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鲍婧心如愿收到了录取信息。今年六月,她将赴位于埃塞俄比亚的非洲国家建设发展研究所,展开为期一年的实习。本项目中,她负责的不是法律事务。她将与股东、非政府组织、国家公共机构等协调交涉,促进联合国价值的推广与项目的进行。“虽然和构想不太一样,但不失为一种好的结果,并且我的工作也会涉及到我感兴趣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播,已经很幸运!!!”她在被录取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慨。

提及女儿,鲍婧心的母亲满心自豪,但仍然有些心疼她独自赶赴遥远的非洲。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他常说“天高任鸟飞”,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她,从申请项目之始就是对她最有信心的人。鲍婧心一直铭记父亲在她初一文集首页的寄语:“愿你有‘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成功!”在她准备出行的这段时间里,父亲除了叮嘱安全问题,还送给她“五心”:“不忘初心、坚定信心、保持恒心、牢记静心,最重要的是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你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婧心!”

她坦言,此类工作自己之前并未做过。虽然自己以往的经历与如今申请到的实习岗位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却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国际组织所需的必备技能。“英文文件我会写,办公室软件我会用,各种沟通协调的能力我也有,那我会上手非常快。所以你要我做什么我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鲍婧心坚定地说。

作为法大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习的“第一人”,鲍婧心也慷慨大方地聊起自己的录取心得,笑言“你们都叫我师姐了,我当然得用心分享啦”。她认为,要想进国际组织实习或工作,把英语学好是首要的前提。其次要将自己专业知识学好。不一定非得是拿到奖学金或绩点有多高,更重要的是一种综合的素养,要对专业领域的问题有独立的、合乎逻辑的见解。作为本科生,可以尝试申请联合国的志愿者。对于研究生而言,很多联合国机构驻北京办事处的实习机会都是从经济等角度考虑的不错选择。“我一直觉得,对自己要求高、比较上进的人,不服输、一直不满足的人,会一直有惊喜。就像我的惊喜是国际组织,有的人的惊喜在别的方面。选择没有好坏之分,会让你自己开心就好。”

在华沙:北京华沙大学生论坛

鲍婧心精彩的经历,折射出努力与命运奇妙交织的魅力。有许多巧合发生在她身上,而这些巧合又与她坦然上进的性格结合,造就了今天的她,也造就出法大国际化教育下莘莘学子的一隅之景。

愿她如霍老师的祝福中所说,以法大人的身份在国际文化项目上走得越来越远,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为人类文化交流、整个人类的共同福祉做出中国一代年轻人的贡献。

(文/通讯员 汪毓雯 实习通讯员 王文杨 编辑/陈睿)

上一页 [1] [2] [3] [4]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