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赴欧行记】李宜霖:在金色秋天遇见汉堡

来源:中欧法学院   7-11   阅读:
T AAA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中欧法学院努力发挥“国内-海外联合培养”的优势,担当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使命,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国与欧洲法律学术、文化交流的坚固桥梁。此次推出“赴欧行记”系列栏目,源于中欧法学院双硕士研究生丰富多彩的欧洲求学之旅。他们深入欧洲,沉浸于国际法的专业学习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遨游。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们以敏锐的视角捕捉欧洲的点滴,将自己在欧洲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化作一篇篇生动的记录。这些分享饱含着学子们真实的感悟与深刻的体验。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让更多人了解中欧法学院学子的欧洲之行,感受他们在留学道路上矢志刻苦学习的人文风范、勇对困境昂扬的精神面貌、奋力创新创造的坚定步伐,为广大读者开启一扇了解欧洲学习生活以及中欧法学院办学成果的窗口。

作者简介:李宜霖,中欧法学院2023级双硕士,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赴德国汉堡大学学习。

2024年的秋天,我走进马路上铺满金黄色银杏叶的汉堡大学,这是我对汉堡大学的第一印象。后来发现,汉堡这座城市就像秋天一般,深厚、古朴、静谧、内敛却不冰冷。我在这里度过了一学期的时光,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欧洲国际法的理论知识,深入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氛围,结识了新的老师同学,游历了许多国家,获得了一段无比宝贵的经历和感悟。

(1)课程学习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修读了许多门课程,除了国际法领域,我们还学习了公司法、破产法等私法的知识,这是我作为刑法专业的学生较少有机会深入学习的。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Human Rights和European Human Rights Law两门人权法学课程。这两门课程让我了解到欧洲人权法的历史、发展,以及最新发展动向,我也在最终的国际法毕业论文中选择了人权法这一方向。汉堡大学的教学方式也令我印象深刻,在课堂上老师们很注重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我印象中大部分老师的每一次课件最后一页都会写“questions?”,给予学生们在听完老师的讲授后提出问题的机会。另外,汉堡大学的教学也很注重文献阅读,老师除了会给我们发送课堂的讲义,更重要的是还会给我们提供许多文献资料,包括优质的论文、经典的案例……这大大地扩充了我们的知识储备,并且培养了我们法律英语的写作能力,我认为这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涉外法治人才所必备的。

汉堡大学的校园是开放式的,校园与外面的街道没有明显的分割,正如它包容的风格,包容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聚集在这里。汉堡大学的生活也是多彩的,学校一开学就为大家举办开学典礼、欢迎仪式,在学期中更是经常举办活动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还记得有一次我在校园里的咖啡厅闲坐,对面来了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奶奶,但我意想不到的是她坐下简单点了一杯咖啡后便从包里拿出了一本厚厚的专业书,认认真真地研读了起来。她认真钻研的神态深深打动了我,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对学习有这般执着,对我的专业有这般热情,在我八十岁时是否能坚持无止境的学习。

(2)留学生活

回想起在汉堡生活的这些日子,异国他乡的孤独感是必然的,但我很庆幸我的留学生活是与中欧法学院的同学们共同度过的,这让一个人在海外的生活有了些陪伴,并且这段经历大大加深了我们的友谊。我们会相约一起上课下课,交流学习课程内容,互相答疑解惑。我们还会一起逛超市、挑战各种菜品,从厨房小白进阶到“大厨”,一起适应海外的生活。我们也会在周末逛逛当地的鱼市、体验歌剧、走进圣诞集市……深入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特色。

这半年都属于秋冬季,德国几乎每天都是阴雨天,并且日照时间很短。每当一个罕见的晴天出现,当地的人们就会纷纷出动,去运动或者单纯在公园里坐着晒太阳。刚开始的我很不适应,觉得这样的天气使我感到压抑,但后来我逐渐习惯并适应了这样的天气和生活,不仅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也让我更加珍惜阳光,每当太阳出现我必定会出门走一走感受被阳光照耀着的温暖。

汉堡这座城市,不像南欧般热情,也不像北欧般清冷,它就像秋季的金色银杏,有种冷风中静谧的温暖感。

(3)旅途记录

回顾这半年走过的脚步,北至接近北极圈的冰岛,南至位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西至欧亚大陆最西端的罗卡角。仿佛我真的成为了儿时向往的环游世界的旅行者,曾经那些一个个耳熟能详但感觉无比遥远的地名被踩在脚下。尼斯的果冻海和海边五颜六色的躺椅,瑞吉山上看去如仙境般的云海,冰岛如外星球般的荒芜以及漫天的星星和日日期待的极光,西班牙巴塞罗那广场上的新年烟花,还有米兰大教堂前盘旋的白鸽……

这一路上,我接收到无数的善意,结识了许多路途中的“限时好友”,让我了解了世界各地的人的性格、特色,让我感到我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了。第一次出国游在法国尼斯,我们看不懂当地的火车站标识,一对父女帮我们找火车站台,他们向我们指引了方向后发现自己指引错了,没想到他们居然又专门回来找到我们并带我们重新去了正确的站台。虽然他们只会说法语而我们也说着并不够地道的英语,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善意可以如此自如地碰撞出火花。还有在冰岛之行中,在期待已久的火山温泉行程的当天,我遇到了生理期,可想而知我是多么的失落,去之前我还作了安慰自己的预设,我希望温泉的场地允许我坐在岸边看着同伴们泡温泉,这样也算是参与其中了。但没想到温泉的场地设计不允许我这么做,我不下水的话是无法从更衣室走进温泉池区域的。这时我失落到了极点,在更衣室门口徘徊,同伴们都在里面享受,而我不知道这几个小时一个人该去哪里。这时刚才我偶遇过的一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在这么多人中注意到了我的窘迫和情绪,我很意外,也很激动,我直言我的困境,她立刻向我提出解决方案,说他们这里可以提供卫生棉条,使用卫生棉条是不影响下水的,问我是否需要。当我坦言我以前没有使用过时她表示愿意教我、帮助我,并鼓励我可以尝试一下。随后她帮我把衣物都转移到一个更加私密的vip更衣区,并交代她那里的同事们说我需要帮助,她开始耐心仔细地教我如何使用卫生棉条,并反复安慰我没关系。那时我的激动与感动不知如何向她表达,因为我感受到她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在帮助顾客,而是作为一名善良的女性在关怀另一位女性。这份“关怀”远大于“帮助”本身。最终我顺利并愉快地与同伴们在火山温泉中度过了美好的一晚,走之前我还希望再遇到她并再次表达感谢,但四处也没有找到,我也知道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再遇到,大概这就是“萍水相逢”,但我永远会记得在寒冷的北纬66度她带给我的这份温暖。

(3)成长与感悟

最后,我想说说我在旅途中的成长与感悟。虽然每一次旅程都有不同的感悟,每多踏出一步都有新的成长,但对我内心触动最大的还是寒假里我唯一一次,也是第一次一个人的异国行。由于时间安排的冲突,我只能一个人去葡萄牙旅行五天,刚开始我也是犹豫的,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异国旅行过,我有担心有害怕,但最终我想勇敢地挑战和突破自己,迈出了这一步。一个人旅途的我始终是精神紧绷的,转折点是在里斯本的一天下午,我本要坐公交车回酒店,但我跟着地图怎么也找不到车站,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大海边,我不知不觉就被阳光下发光般的大海吸引了,我像当地人一样直接坐在了海边的台阶上,这时很巧妙的是身后有一男一女两位驻唱开始弹吉他歌唱,音乐声和白鸽伴着海风盘旋在上空。我本是迷路才走到这里我本要寻找车站回家,但我突然不想找了;我本来对路上奇奇怪怪的路人都很警惕,但此时我身边有很多复杂的人群,我也突然不紧张了。我就想在海边的台阶上静静地坐着,在海浪面前,在音乐身后,静静地坐着晒太阳。我似乎除了海、风、阳光和自己,感受不到任何,这种感受是我以前旅游都不曾有的,我发现这可能就是一个人旅行的意义。可以把注意力全然放在自己身上,集中在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也许人需要经历极致的孤独感,才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足。当我感受到我与自然融合,当我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沉静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内心在逐渐变得强大,似乎我不是那个一个人漂泊在异国的小女孩,而是行走在自己天地间的侠客。

再回望这半年的留学生活,一个人办理签证、租房,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挑战,第一次做饭打扫房间,第一次在海外过年,第一次一个人在异国……何尝不是如此次葡萄牙旅行般从紧张无措到淡定从容,我又何尝不是从弱小到强大。这一路上,我有因为害怕哽咽过,但当我的灵魂抽离出“我”,去观察“我”,见证“我”这一路的脚步与成长,也为此感动流泪过。这期间我学习的知识将为我的法律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期间我见过的风景将抚慰我未来无数个向往远方的夜晚,这段宝贵的成长经历将是我永远珍藏的记忆和面对困难时继续前进的力量。

编辑 陈睿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