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和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实施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领导和推动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找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提出 28 项改革任务、131 项具体举措。坚持在服务国家中争创世界一流,充分发挥法学、纪检监察学等学科优势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步入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行列,连续 6 年在软科 “中国政法类大学排名” 以及 “中国最好学科(法学)排名” 中位居榜首。

党的政治建设纵深推进。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政治监督,以任务清单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抓好教育部党组巡视整改,统筹推进巡视整改和校内巡察工作,实现本届党委政治巡察全覆盖、巡察整改督查全覆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校园政治安全。创新调研式学习、情景式党课、融合式宣讲等学习宣传方式,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在定点帮扶、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以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中,广大师生员工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法大人担当奋进的精神风貌。

干部 “选育管用” 工作全链条持续完善。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注重选拔关键时刻能扛硬活、能打硬仗的干部。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处级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23—2028 年)》。健全干部选拔任用与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修订处级和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促进科级干部与处级干部队伍协同发展和有效衔接。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综合运用援派交流、定点帮扶、驻外干部、博士服务团等加强干部的培养锻炼。强化干部监督,完善干部请假、兼职等有关规定,严格日常管理监督。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实现应训尽训。

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巩固。接续实施《党建重点难点问题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和 “基层党建质量年(2021)”“作风建设年(2022)”“质量提升年(2023)”“高质量发展攻坚年(2024)” 等专项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及时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成立 3 个院级党组织,组建临时党组织、功能性党组织 18 个。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累计发展党员 8254 名。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累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员干部 4 万余人次。深入开展 “一院多品、一支部一特色” 党建品牌创建,16 个党组织和个人获评教育部、北京市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项目。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成立青春讲师团,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在校内外开展 411 场次宣讲。加强档案编研,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凝练办学传统、办学使命等大学精神符号,制作《情怀法大》校歌,建设校史展、钱端升纪念馆、致敬法大老先生特展等,积极讲好校史红色故事。策划举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重要讲话精神成果展” 并入选北京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首批现场教学点。

正风肃纪有力有效。坚持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 “两个责任” 贯通协同,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聚焦招生就业、后勤基建、选人用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细做实日常监督,开展各类监督检查 1000 余次,出具廉洁意见 3572 人次。紧盯 “四风” 问题,制定修订《领导干部兼职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开展非在编科研机构、违规发放津补贴等各类专项检查 40 余次。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给予组织处理 24 人、诫勉谈话 7 人、党纪处分 11 人。深入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把廉洁文化贯穿办学治校、科研管理、作风建设等各领域、各环节,营造校园廉洁文化氛围。

凝心聚力态势向上向好。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获得北京高校统战工作特色与创新 “十大品牌” 项目,16 名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强化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校院两级教(职)代会、学代会。推进共青团改革,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度。创新离退休管理服务模式,确保老同志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管。深入开展 “银龄行动”,22 人次退休教师主动投身新疆、云南等地贡献 “银龄力量”。加强海内外校友会建设,创设 “玉兰校友节” 等系列校友活动,打造校友与学校 “终身发展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