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八年奋进路】科研工作巡礼

2025-07-23
来源:新闻中心

编者按:八年风雨兼程,八年奋楫笃行。自中国政法大学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走深走实,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各项综合改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九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推出“喜迎党代会·八年奋进路”栏目,全面总结回顾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以奋进姿态投身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新征程,续写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喜迎党代会·八年奋进路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

八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重大课题为牵引,深入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政法院校,引领中国法学发展,服务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法大智慧、法大方案。

一、突出质量、科学引领,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驱动,持续完善有组织科研体制机制

坚持分类评价,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长周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机制,对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修订了《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认定办法》《中国政法大学学术论文评价办法》等10余项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研管理和服务制度体系。

二、突出原创、立足前沿,以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拓升学术研究。

坚持学术立校,始终瞄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聚焦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做科研,从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淬炼提取最具前瞻性、原创性、代表性的精品之作,引领了新时代理论研究。

八年来,我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56项,首次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系统建构了从重大项目产出向国家高端智库成果转化的全学术创新链布局,有力支撑了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建设。

在此基础上,一流学术成果、一流学术项目、一流学科平台跨越发展,高位运行,八年来,我校教师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近4000篇,其中法学类论文2500余篇,三大权威期刊论文130余篇。法学核心论文发表数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法学三大权威期刊发文量8年保持全国前二,国家社科基金法学类年度项目立项数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司法部项目立项数连续8年全国第一,北京市社科项目法学项目立项数连续8年全市第一;现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数据法治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教育部教师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1个(法治政府研究院),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单位1个(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基地1个,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1个,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省部级以上国家机关共建高层次研究基地17个。另有比较法学研究院、法与经济学研究院、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等在编研究机构16个,建构起覆盖法治关键领域与法学重点学科的科研攻关战略大平台体系。

三、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构建中国理论话语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能力,传播中国法学声音。

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采用的智库成果240余项,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20多次,多项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要报》《中国法学会要报》。学校在公共外交和对外舆论斗争领域积极发挥作用,主办了多场国际研讨会,参与重大外事活动与国际对话,接受中央媒体采访,在国内外重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举办“世界法学家论坛”,参与创建“全球法学院联盟”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学教育学术组织,在国际证据科学协会、世界体育法协会等国际组织任职人数累创新高,主办外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成功入选Scopus数据库。

我校举办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

四、坚持社科研究“走出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学校入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立法实践研究基地。先后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等数十项法律、法规、规定提出建议咨询报告,报送给相关立法机关。参与了大量国务院行政法规、“两高”司法解释、国务院部委重要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或修改工作,承担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内地与港澳区际司法协助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等专项项目的研究,为各级各部门立法工作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

我校入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

承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专项项目(人大立法共建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2021-2023年三年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研究,条例、办法立法研究课题,一揽子法规研究课题,就《北京市重点目标安全检查办法》《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等法规提交了立法咨询建议,用高质量研究推进首都法治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