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迈克尔•桑德尔开启“法大博闻公开课”: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

来源:校团宣新闻部 陈露 韩煦   12-13   阅读:
T AAA

“在科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是否接受父母通过基因技术决定孩子的性别?”12月12日晚,世界著名政治哲学家、美国人文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共同体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正义”(Justice)(哈佛大学课程公开化项目首推课程)主讲人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带着对“科技与人性”话题的思考和质疑做客法大第36期博闻论坛,为我校师生开启了一堂“法大公开课”,与现场观众零距离互动交流、分享思想。我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会见了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本场论坛由我校校友会、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协办,应用同声传译、点对点直播技术,首次实现海淀学院路和昌平府学路两校区同步直播。

我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亲切会见了远道而来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冯世勇代表学校对迈克尔•桑德尔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向其介绍了法大师生通过哈佛大学公开课程及其著作了解其学术思想的情况。冯世勇还提到我校同学通过网络等多种平台,积极踊跃参与本次活动。迈克尔•桑德尔对我校的邀请和欢迎表示感谢,并对自己的课程能够受到中国学生的喜爱表示欣喜和幸福,他还对主办方和同学们为本次活动所做的精心准备给予了高度评价。冯世勇向迈克尔•桑德尔教授赠送了校徽漆盘作为纪念礼物。

19时,活动正式开始。主讲人迈克尔•桑德尔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引发现场学生的互动和论辩,“在科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是否接受父母通过基因技术决定孩子的性别?”现场学生通过举起手中的黄色或红色纸片表明自己的立场。随后他随机分别询问正反双方的观点。

以法学院赵之薇等同学为代表的“反对派”表达了“科技不应改变人性”的观点,她从人的社会性角度阐释自己的思考,“我反对这种做法,虽然父母确实有选择的权利,但是这种通过科技改变孩子性别的做法将会严重导致男女比例的失调,进而影响社会秩序。”而支持父母选择孩子性别的同学则“从商业代孕”、“捐赠精子”等社会公益服务角度说明科技是为人类服务、用科技保障生育后代质量的观点。

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继续组织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互相辩驳,“提出趋同性的‘完美’与多样化的‘个性美’,何为美?”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现场气氛也越来越热烈。“反对派”据理力争,在批判当代堕胎、弃婴等现象的同时,还表示孕前设计孩子性别会让父母丧失对孩子的“无条件的接受与爱”,这是一种变相鼓励性别歧视的做法。如,商学院季舒珣同学更具思辨性地提出“真正的完美是有缺陷的,表面完美的东西千篇一律,并不是真正的美”,他指出通过孕前设计、基因改造等方式提升人口质量的行为只会导致人类逐渐丧失多样性,走向肤浅的完美。

迈克尔•桑德尔非常满意同学们的思考和辩论,他总结说:“我们往往忘记科技仅是一种工具,但是对于基因工程的讨论促使我们重新定义科技与人性的关系,我们只有正确树立自己的价值判断才能合理运用科技。所有人对正义、美德的定义都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我们在这里互相讨论、彼此聆听,我们尊重不同的声音,就是尊重不同的个体和思想——‘不一样’才是真正的美。”

20时30分,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结束了演讲,向现场和收看直播的同学们致意,并走下讲台与一直站着聆听讲座的同学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至此,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我校博闻论坛始终在为不断适应学校师生新需求而不断思考、革新。经过今年暑假至10月的长期准备,现已正式启动改革工作,“为整合学校优质资源,为博闻品牌注入新的能量,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博闻论坛组委会,竞标制共享活动承办权,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同时,在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本次活动首次引入了网络同步直播技术,将讲座覆盖至研究生校区。”

自2007年举办首届博闻论坛至今,已成功举行三十六场,邀请到李肇星、梁文道、俞敏洪、陈一冰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运动员、政要等各领域的顶尖大师、时代领军者作为嘉宾,为法大学子呈现了一场场思想碰撞的盛宴,提升了学校学术活动的层次,更好地营造了校园学术文化的氛围。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