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我校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召开处级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会。校党委书记石亚军作了《站在历史的宏观视角和时代的改革潮头开拓进取,在内涵式道路上谋求跨越式发展》的专题报告,解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进行了阐述,对我校进一步深化改革、跨越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进行了阐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发挥思想库作用的新要求。今年,我校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进入“2011计划”的学校,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也作出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对此,石亚军认为,集全校之力建设好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2011计划”中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起若干瞄准国家特定战略需求,服务五位一体总布局重大决策的新型智库,是国家赋予我校承担的办学的高端使命,也是我校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学校开拓更加辉煌的办学前景作出重大贡献为一体的责任。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宏观视角和时代的改革潮头,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开拓创新,在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谋求跨越式发展。他说,承担重大使命起航新的改革之路,一是要了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新机遇,二是要明确我校深化改革新使命、新机制、新作为。

石亚军针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要求和新机遇,回顾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历程和所取得的重要进展,阐释了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的最新政策精神和2013年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强调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紧迫性。他认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积极适应社会变革,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历了5个阶段:1978年—1992年,重构式改革;1992年—1998年,启蒙式改革;1998年—2003年,扩张式改革;2003年—2010年,软着陆式改革;2010年至今,高等教育改革进入内涵式改革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内涵发展、综合改革和协同创新为标识,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基本要求,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重头,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提供了观念更新、难题破解、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的新机遇,为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新发展、新跨越提供了极大的改革空间。
石亚军在报告中明确了我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新使命、新机制和新作为。新使命是紧紧抓住“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把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措施、政策、机制整体纳入“2011计划”和“高教30条”的境界和轨道,在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既要制定具有示范性的改革方案,也要落实具有实效性的改革措施,更要推出具有标志性的改革成果。新机制是建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一体的整体发展机制,建立集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创新素质、健全人格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集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集专业认证、国际评估、长效管理、常态监测为一体的质量保障机制。新作为体现为三项任务,一是撞击,要深度撞击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目标模式、政策环境、制度张力,实现教育教学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二是破解,要着力破解妨碍和禁锢学科整合与创新发展的路径依赖、体制障碍、离散壁垒、优势陷阱,推动形成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三是建构,要全面构建科学性办学理念体系、协同式学科发展结构、整合化资源配置模式、创新型运行体制机制,开创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新的内设格局和环境。
培训结束后,胡明为报告作总结,他认为石亚军的报告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新机遇的解读,全面阐述了我校深化教育改革新使命、新机制和新作为。他要求全校教职工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石亚军讲话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实现教育改革跨越式发展,并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好集中轮训的组织工作,加强集中轮训的督促检查,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