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19:00,第三届“蓟门纵横”研究生模拟法庭大赛最后一场比赛——行政组决赛在我校学院路教学楼319报告厅举行。比赛邀请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黄志勇担任模拟法庭审判长,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武峰、北京市中凯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凯担任模拟法庭审判员。模拟原、被告双方分别为行政组7队和行政组2队。 被告为A省环境保护厅,原告为A省B市C县D村的一名普通农户。被告于2007年作出一项《批复》准许了A省某公司在原告居住村内建设N万吨M原药改建项目的环境报告,而该项目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原告认为该项目污染环境且影响了自身健康,因此该具体行政行为与其有直接利害关系。
模拟法庭上,双方代表队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原告请求法院对被告的批复行为作出确认违法的判决,认为被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批复行为违反了法定程序且适用法律错误。而被告则请求法院予以维持,认为己方在批复主体、批复权限、批复内容及程序方面均符合法律规定,履行了法定职责。
行政组2队(模拟被告方)宣读了环境调查报告、环境评估意见、相关文件等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依据,行政组7队(模拟原告方)则对调查的真实性和关联性提出质疑,且指出被告所列的某些证据系在举证期间届满之后形成,不应予以采纳。同时,针对原告方提出的受环境污染影响的证明、环评报告未向原告出示及拆迁影响居住等问题,被告则指出原告住址不明确,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受影响,提出对原告适格的质疑,另外被告认为该报告不是自己做出的,因此没有公示及保存义务,且该报告实际已在网上进行了公示并报环保部备案,至于拆迁问题系县政府的职责与自己无关。交锋激烈,气势逼人。
休庭期间,现场观赛的同学对双方队员进行了提问。两个代表队的队员与观赛的同学们针对现实中的审批程序、环保局是否应对环境污染承担责任、以及相关监管职责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之后,评委对本次比赛及选手表现进行了点评。他们首先对选手的发挥和比赛的安排予以了充分肯定,然后指出一些不足之处,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如:忽视了追加某公司为第三人,举证要点应更清晰,引用法律条文应更准确,辩论应紧紧围绕法官总结的争议点进行等,希望同学们加强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选手及在场同学皆受益匪浅。
最终,本次大赛的行政组决赛冠军由行政7队获得,王松获得“最受欢迎选手”及“最佳选手”的称号。
随着行政组比赛结束,本次模拟法庭大赛也圆满地落下帷幕。此次赛事历时三个月,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八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代表队共同参与,不仅提升了我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增进了上述高校法学研究生的学习交流,对提高法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法律人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我校将继续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邀请更多的参赛队伍,进一步扩大比赛的影响力。
扩展阅读
“‘蓟门纵横’研究生模拟法庭大赛”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和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2011年、2012的两届赛事均面向中国政法大学本校研究生。
2013年的第三届“蓟门纵横”研究生模拟法庭大赛,首次走出校门,面向全市高校法学博士、硕士(含法律硕士)研究生举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八所知名大学的法学研究生组队参加了本届比赛。大赛为北京各高校法学研究生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大赛的顺利举行,为“蓟门纵横”研究生模拟法庭大赛成为北京高校品牌性法学研究生模拟法庭大赛,打下了的基础,积累了经验。
比赛分民事组、刑事组和行政组三组进行。每组赛事均分为预选赛、初赛、复赛和决赛四个环节。比赛采用打分制。每场比赛的最终成绩由书状成绩和法庭辩论成绩组成。比赛设置团体类奖项和个人奖项。其中,冠军队奖金人民币1000元;亚军队奖金人民币800元;个人类奖项中的金牌律师/最佳公诉人奖励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