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至关重要的阶段。着眼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针对本届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对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进行了采访。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2013届毕业生面临怎样的就业形势?对我校毕业生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解廷民: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整体就业压力较大。从社会需求来看,就北京地区而言,高校毕业生总量不减,但社会就业需求下降,二者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毕业生自身情况来看,毕业生群体普遍面临着影响就业求职的三个“瓶颈”: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对国家就业政策和形势缺乏全面了解且就业视野偏窄;就业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不足。这些都势必会成为影响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当然,我校毕业生就业也存在着一定的有利因素。如: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健全了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学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毕业生在公务员考录、选调生选拔、用人单位招考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我校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持续提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我校毕业生就业亦存在着显著优势。
记者:针对当前就业形势,我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
解廷民:针对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做好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如:加大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狠抓对国家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行就业政策宣讲、辅导员培训、就业工作专项检查等工作;着力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实施西部基层就业奖励制度,为全校毕业生发放普惠制求职补贴,将不低于去年标准;继续实施“关注100”活动,密切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情况,实施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为毕业生进行求职面试辅导,以期提高毕业生就业求职的成功率;举办校园招聘会等一系列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渠道;倡导毕业生文明离校,及时做好就业疏导,加强对毕业生慎重签约诚信履约的教育等。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今年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内容?今年的就业政策同往年相比,是否存在较大的变化?
解廷民:今年的就业政策同往年相比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主要的政策仍集中于如下五个方面:其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其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其三,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其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其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国家通过发放生活补贴、项目基金、助学贷款和学费代偿,优先录取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等优惠政策,积极促进毕业生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参加就业。
记者:请您就我校2013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趋势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解廷民:2013年我校2013年毕业生总数达4200人,增幅8.5%。其中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为2095人,增幅为19.2%,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许多毕业生就业观念更加趋于理性务实,求职视野不断开阔。但是,根据一年一次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来看,我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就业去向上国际化程度仍有所欠缺;就业地区多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就业领域仍集中于公检法司等党政司法部门;就业层次多锁定于中央以及省市机构;创新意识、创业观念不足等。
我校办学目标是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实行“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域、跨国际”的“四跨”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我校毕业生在职业选择选择和就业去向上也应体现相应的特点和趋势。毕业生在不失去原有就业特色基础上,应当结合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在在职业选择和就业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具体表现为应在就业地域、行业领域、组织层次等方面,尤其是在国际组织、跨国企业领域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学校自身也应根据国家政策与社会形势的调整变化,立足实际,规划调整毕业生就业布局,为国家发展和重点行业和领域有意识地培养与输送人才。
记者:我们通过接触大四应届毕业生发现,不少毕业生并没有明确的求职规划,普遍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能否请您就求职规划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解廷民:毕业生在求职规划时,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其一,个人求职方向要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其二,要选择符合自己职业理想与兴趣的工作,将职业理想同我校人才培养与办学特色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其三,要考虑到一定的家庭因素,结合自身的家庭背景与经济条件,做出恰当的求职安排;其四,要结合自己所学学科与专业背景,选择与专业有一定衔接的工作岗位,学有所用;其五,应当适当听取他人意见,多参考他人建议,进行综合考虑。总之,毕业生的求职规划还是要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符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定位与规划。
记者:大学生创业是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您是否可以介绍一下我校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有关政策举措?
解廷民:一直以来,我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不断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我校近年来开展多项创业教育相关的活动,如举办创业大赛,开办创业大讲坛,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政策宣讲会,做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立项、结项工作等。我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还着手准备启动“大学生创业实训(网络)系统”,让学生以创业者的身份,以模拟经营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运作过程当中,锻炼自身的经营与管理能力,更进一步地接触创业。
记者:对于即将踏上求职之路的大三还有大二的学生,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解廷民:对于还有较为充分的时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大三、大二同学,我想给他们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充满自信。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一定要相信自我,不甘落后,肯定自我的实力;第二,理性分析。要理性看待复杂的就业环境,审慎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找准自己的定位;第三,合理期待。结合社会需求,在个人实力与职业理想之间找准平衡点,建构合理的期待值;第四,心态积极。要积极主动参与就业,为自己创造就业条件,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第五,敢于拼搏。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第六,未雨绸缪。打好学科基础,为将来的就业求职做好精心准备。我们相信,在学校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法大毕业生一定能够成功求职,圆满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