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学习与辅导——记2012年第七期分党委书记沙龙

来源:文/记者 骆红维 图/摄影工作室 卢云开   11-26   阅读:
T AAA

11月22日,我校在昌平校区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学习与辅导——第七期分党委书记沙龙。本次分党委书记沙龙旨在学习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精神。会议特邀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常绍舜教授、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席涛教授、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教研室主任郭伟和副教授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精神进行深入探讨。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明出席了沙龙,党委宣传部部长刘长敏主持活动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明出席了沙龙。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总支书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分党委书记沙龙。会议由党委宣传部部长刘长敏主持。

席涛首先从四个方面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思考进行了阐述,并且援引了大量图表数据进行讲解,分析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第一,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翻番。他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三部分中,中央明确指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

第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他认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一是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问题;二是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他同时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存在六大结构性矛盾:一是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不均衡;二是投资、消费、进出口比例不协调;三是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四是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五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六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第三,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他认为,是全党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第四,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他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郭伟和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形成过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两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入讲解。他指出,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标志着中国开始真正抓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接着,他从社会学角度为与会领导讲解了社会建设的广义与狭义概念及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关系。

同时就当前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问题频发的原因,他通过追溯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大量数据和案例作了具体的阐述。

针对为什么国家的民生工程投资不断增多,而社会的和谐程度却没有提升?他认为,关键问题是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是发展模式出现了问题。他说,我国的发展模式仍然是GDP为中心,通过压力性体制诱导地方政府进行围绕GDP增长的锦标赛,另外,我国缺乏社会协调力量,对民间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限制较多,积极利用较少,无法形成一个社会组织参与协调的缓冲地带,把矛盾直接引导到各级政府。同时郭伟和从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手段、培养社会组织、引导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对未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进行了具体阐述。

常绍舜为与会者解读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十二部关于党建思想的新发展。他首先,具体陈述了党建工作的总形势、总目标、总要求。他指出,党的建设的总形势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个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个危险。面对这些考验,他认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针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新思想,常绍舜说,在党的建设主线上增加了“纯洁性建设”的新思想;在党的建设方向上增加了“服务型”和“创新型”的新思想;在党的建设动力上增加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等新思想;在党的思想建设上提出了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宗旨意识、增强使命意识的新思想。

关于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八大任务,并特别提出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要求。他认为,只有按照上述要求去做,才能永远确保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地位,才能永远确保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并胜利完成我们党肩负的民族振兴的历史任务!

最后,石亚军解读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第五部分并作了总结性讲话。他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要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习高潮,以此提升各级领导的理论素养;二、解读政治体制改革;三、我校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工作任务安排。石亚军首先指出,对党的十八大最好的评价就是深入学习和体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此强调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性。他强调,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不仅是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本身,更是要求我们站在党的十八大的思考视角,立足当代世界复杂的时代背景,从事工作与学习,站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高度对党的十八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进行把握;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需要做到“三个赢得”,即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和“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校的教育功能与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紧密相通,因此必须与党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提高全校师生的理论素养。

在对党的十八大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的解读上,石亚军指出,中国是在世界各领域都有着重要话语权的大国,因此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思路改革都受到广泛关注,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是涉及国家上层建筑的核心问题,更应该得到高度重视。接着,石亚军解读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政治体制方面所以提到的基本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等体制性问题,并强调了支持和保护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等七个具体目标。石亚军指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积极平稳,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实现中国社会多元共同体建设。石亚军还特别提醒各位领导在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时,要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其内容和主线,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在我校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主要任务方面,石亚军指出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我校的改革和各项工作,把对社会未来发展变化的最新研究思想转化为学科具体内容,把党的十八大的要求转化为教学研究因子,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课题和范畴,提升理论水平。这一要求在具体实践上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各级校领导要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学校工作改革,所有改革要汇入进一个轨道;二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校应结合自身优势贡献智力、人才力量。最后,石亚军强调,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

至此,第七期分党委书记沙龙圆满结束。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