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与校同心 与校同行——我校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来源:通讯员/林济源 实习通讯员/张璐瑶   11-26   阅读:
T AAA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法科强校建设目标,11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正式会议在我校昌平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石亚军、校长黄进、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出席了本次大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第十四次学代会学生代表和学生列席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校的第十四次学代会的主题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增强自我育人功能,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世界知名法科强校贡献青春力量。从精心筹备到提案落实,从领导重视到学生积极参与,本次学代会不仅是全校青年学生政治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新形势下振奋精神、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一次盛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第十三届校学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韩梦蝶首先致开幕词。紧接着,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谢斯儒、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主席卢垚代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分别致辞,他们充分肯定了我校学生会的工作,并对我校学代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石亚军代表校党委肯定了校学委会、学生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全国学联、北京学联的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本次大会恰逢甲子之年,是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描绘充满新意的可信的明天,这样的明天与国家的未来同频共振。他重点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代表们从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字里行间中勇于承担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石亚军提出了对学代会及学生的三点期望:一是同学们要深入关注并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培养自身健康人格,操持敏感、坚守责任,在传承中兼容并蓄,在碎片化时代中培养完整人格,构建个性化时代的协同精神,彰显性情化时代的责任理性;二是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精心打造的优势教育平台,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就为国家、社会、民族做贡献的真本领;三是学校教学管理和各级学生工作部门以及学委会、学生会能够实现各部门的常态化双向互动机制,加强理论学习。

石亚军指出,同学们应具深入了解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成为祖国建设中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动力。学校应该坚定建设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目标不动摇,在协同发展中,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扬经国纬政、法则天下的精神,坚守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严谨校训。

黄进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现场代表、以及筹备学代会的各个部门表示了感谢。他指出,这次大会正值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际,恰逢我校甲子之年,是我校总结历史,谋划未来,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次重要会议。黄进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的重要精神。大学的学术共同体的主体是教职工、学生和广大校友,而学生在其中学习、健康成长,在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进追溯了我校学生代表大会的历史,赞扬了我校学代会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学代会在代表学生意愿、反映学生诉求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他提出了对学生代表及学代会的四点期望:第一,学生代表应该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第二,学生代表应该是学生的“真代表”,来自学生,回归学生,良好地代表学生,理性表达学生的诉求,不要脱离学生;第三,学生代表应作为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动的纽带和桥梁,学代会要成为学校做好学生工作的平台,为构建和谐法大发挥重要作用;第四,学代会及各级学生组织应该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了解、理解、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同时,黄进阐释了法大的办学使命、办学理念、办校目标和法大的精神和价值,并对我校校训做了通俗解读。黄进还援引钱学森之问,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提出了独到见解和期望,提出学术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开放办学,以创新为导向,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最后,校长黄进对本次学代会的圆满成功表达了祝愿。

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第十三届校学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韩梦蝶作的《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三届学委会工作报告》以及第十三届校学生会主席杨志作的《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三届学生会工作报告》。

大会还听取了《中国政法大学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代表提案落实情况报告》并审议通过了《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章程修正案(草案)》。

最后,大会通过差额选举,选举了中国政法大学第十四届学生委员会委员,高源等32人高票当选为中国政法大学第十四届学生委员会委员。

至此,我校第十四届学生代表大会正式会议圆满闭幕。

相关链接:我校召开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