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军训点滴】品读军训中温暖与激励的正能量 ——记2012级军训随行辅导员

来源:通讯员 高晓蕾 林济源   9-18   阅读:
T AAA

军训场中,总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或为新生的训练奔走,或为新生的伤病担忧。地上的扬尘随着他们疾行的步履升腾,毒辣的阳光肆意铺洒,为了鼓舞士气,为了让学生感受平等的力量,他们早已习惯了不戴帽子、不打雨伞,在阳光下四处巡查,整整十五天,他们未离开学生一步,这就是随行辅导员们共同的品格。 用军训中温暖与激励的正能量形容辅导员们是很贴切的,从他们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窥尽端倪。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协助教官工作,每天督促和指导在场学生训练。此外,对新生们进行思想教育,增强新生意志力,锻炼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同学坚持下去,表彰先进事迹,也是辅导员们的重要职责所在。查寝,组织板报评比,组织歌唱、拔河等文体比赛等日常小事,在细微处凸显了辅导员们的尽职尽责。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若云自豪地说:“我们是沟通教官与新生的桥梁。”

在八达岭军训基地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昼夜温差是这些女辅导员们必须克服的难关。与记者谈及白天猛烈的阳光和夜晚卷着被子都很冷的经历,两位大三的师姐一脸淡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宇晶这几天喉咙发痛,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若云则犯了感冒,尽管如此,他们没有丝毫抱怨:“我们生病时领导和其他辅导员都来探望,还带来了水果,真的感动极了”她们把自己为数不多的水果分给生病的新生,这份爱如同军训基地的一股暖流,处处飘着家的温馨。法学院的辅导员王老师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其实在此并不算吃苦,对生活不应太过挑剔,本来生活就好,这里的环境完全可以接受。拒绝娇气,以娇为耻。”人文院的辅导员廖文璐则笑谈:“这里无非就是比办公室单调些。”

不久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新生马苏尔膝盖积水疼痛难忍,张老师知道后立刻带他到延庆医院医治,全程陪伴与等待。马苏尔在接受采访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多亏师姐的照顾,真的非常感谢她。”小院人少,这群可爱的辅导员们为了让新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不仅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并且时常到寝室与他们话家常,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姐王若云在一位新生生日之际,带领院里的其他小孩为她唱生日歌、发短信祝福、小卡片寄语,在新生们的笑语和祝福中,感动再次升华。值得一提的是,王若云9月9日生日,院里的新生集体为她写小卡片祝福,感谢的话语充盈其中,温暖的能量从未消减。

这股温暖与激励的正能量还在持续着,辅导员们每天早上五六点就得起床,直到深夜才入眠,他们甚至为了为新生充电忙到半夜3点。在沙土飞扬的广场上,记者看见廖老师与学生们亲切交谈,并接过他们手中的充电器。这种普通平淡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温情就在默默的一笑中蔓延开来。

变化在新生中悄然发生,无论是刚开始的散漫到如今队列整齐、纪律严明。法学院王老师说:“如今他们准时十点熄灯,服从命令,遵守军训的规章,更加懂得了团结与严谨。”廖老师指了指搬着板凳成排行走的新生们,告诉记者:“从他们的步伐中就可以看见他们的变化了。”诚然,肤色黑了,纪律严明了,训练苦了,集体荣誉感强了。从新生中点滴的变化中折射出的辅导员们的付出,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钦佩。

军训的日子短暂而漫长,辅导员们迎着阳光,用心串联起与学生的真诚纽带,“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是廖老师对学生们唯一的愿景。而对于军训的后续效果,辅导员们信心满怀,他们坚信新生们,必将在军训中获益良多,这些优秀的品质也将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不断闪光。

品读军训中温暖与激励的正能量,我们从可敬可爱的辅导员中寻找到了最佳的诠释,相信这份力量将伴随学生们四年乃至更远的光景。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