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友访谈】二十四年,不忘母校情——访88级校友刘向宇

来源:实习通讯员 王健琦   5-15   阅读:
T AAA

时隔二十四年,刘向宇又回到当年的校园,不觉感慨万千,非常激动。直至现在,他依然能背诵出自己的恩师在他毕业时写给他的诗:“法制建设逆水舟,万澜千波争上游,只需一竿撑到底,不必茫茫望风忧”。这首诗一直是他毕业后的座右铭,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拿出来吟诵几遍。用他的话来说:法制建设就像逆水行舟,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自己绝对不会放弃。如今,他担任河北省保定市企事业法律顾问事务所主任,在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他始终坚持不懈。

1988年,当时为河北省某企业科长的刘向宇,得到了一个带薪进修的机会——前往位于昌平的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一下简称中管院)学习企业法律顾问。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已经进入成熟期,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这一制度,意识到了法律顾问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刘向宇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到中管院企业法律顾问班学习的。

当时的中管院和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是两校一址,甚至连两个学校的食堂也没有分开,刘向宇便在这样一个法律气氛十分浓厚的校园里,开始了他一年半短暂却饱满的学习生活。这一年半里,他不但聆听了江平等国内一流名师的课程,还结交了许多的好朋友。他对法大的情,是一辈子的。

八十年代的昌平,交通还不似现在这般发达,“昌平通往北京的路只修了不到五分之二。”刘向宇笑着回忆道。虽然条件不算优越,但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却十分高涨。名师的课,同学们都孜孜不倦地去听,“那时江平老师还是一线教师,不像现在,想要见江平老师一面太难了。”在前不久学校举办的民法论坛上,同学们为了听江平老师讲一课,很早就去排票,这样对比起来,刘向宇那时候还是幸运的。

对江平老师讲的话,他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江平就提出:中国是一个重刑轻民的国家,还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完善的民法典。直至今日,我们用的还是87年的《民法通则》。法制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刘向宇说:“一定要把民法学好。”他也一直秉承老师的教诲,希望能对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官做得高了,工作上的应酬自然少不了。刘向宇因为工作的关系,是中午喝酒晚上喝酒,但是,他依然每天坚持早上读两个小时的书。“没办法,习惯了,改不了。”正是他这么多年来一贯的坚持,使他从来没有丧失一个读书人的气质。母校六十周年华诞之际,刘向宇特地作了两首词,请专人装裱并刻制纪念印,一副送给母校,一副送给自己的恩师庞本老师。虽然在法大的时间不长,但刘向宇对学校始终怀着感恩的心。

在刘向宇上学的时候,学校还统一分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然而时代在变,如今的社会相比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他提出,想要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快速在社会上立足,就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虽然是学习法律的,但是仅仅懂得法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的学习。所谓学习,也包括待人接物,培养自己较强的沟通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

刘向宇还强调了校训中“厚德”的重要性,职业操守是法律人的立身之本。想要做到“厚德”,就要公平正义,每个人都有私心,但是要摆正私心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如果总是己事当先,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当我们认真把国家、集体交给我们的任务办好了,你会发现,你所追求的那些利益就自己来到你的身边了。

作为河南校友会的一名成员,他提出了自己对法大今后工作的一点点期待。他希望学校加强校友会的建设,为毕业的大师兄大师姐和新毕业的师弟师妹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有组织总比单枪匹马好。有校友会,法大学子将来择业就多了一条路,前辈们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你们的。”

刘向宇只是法大毕业的无数优秀校友中的一名,他和每一个赶回学校的校友一样,对法大有着深深的祝福和期待。相信在未来的法大历程上,她会更加出色,让校友们每一次回校,都能目睹全新的,更高水平的法大和法大人。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