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10年“学术新人”马伟阳的获奖感言

 6-12   阅读:
T AAA

作者名片:马伟阳-国际法学院09级国际公法博士

文章题目:《国际海洋法法庭在临时措施案件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颁奖词:本文选题前沿新颖,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明确,见解独到,有所创新,资料详实,论述有力,确系一篇优秀的学术文章。

本文作者生活中自信低调、做事稳健,喜欢游泳、爬山和跑步,信奉“有为有守”,坚持中国法与外国法互鉴,践行理论与实践互动。

文章摘要:国际海洋法法庭是解决因《公约》解释或适用争端的主要司法机关之一。临时措施是国际海洋法法庭的一项非常重要制度。自国际海洋法法庭成立以来,其已受理了15起案件,其中,临时措施方面的案件4起。本文主要分析国际海洋法法庭在临时措施案件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获奖感言

临时措施制度是国际司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随着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成立与运行,国际海洋法法庭的临时措施制度尤其值得关注与研究。其一,国际海洋法法庭的临时措施制度具有强制管辖等新的特点。其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作为海洋大国的中国的海洋权益亟需维护与捍卫。本文是作者硕士毕业论文《国际法上的临时措施制度比较研究》之一部分,主要从静态与动态、理论与实践的视野,探讨国际海洋法法庭在审理临时措施案件时所面临或遇到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结合国际法院的临时措施制度,把两个法庭的临时措施制度进行了比较与梳理,以期发现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即管辖权问题、“紧急情况”的认定、效力与执行问题。

本文获奖得益于各方帮助、支持与关怀。同时,也在此呼吁,国内法的学者也要关注或致力国际法的研究,国际法的学者也关注或致力国内法的研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国际影响力显著加强,国际法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融合、借鉴与碰撞不断加深。但是中国的国际法研究与发展还远远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法研究,虽然自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大力发展国际法后,中国的国际法事业有了明显提高与显著进步。

马伟阳学术成果:先后在《国际法评论》、《国际法学论丛》、《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等上发表《国际海洋法法庭在临时措施案件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评析“剑鱼群案”》、《国际海洋法法庭的临时措施制度研究》(修订)等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国专利与商标》、《中国工商报》等期刊上发表《值得借鉴的俄罗斯商标法》、《法院审查商标是否近似的有关问题》、《广告语是否具有商标的显著性》、《判定商品或服务是否类似的标准》等商标法领域的文章。先后翻译《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商标法部分)》、《俄罗斯联邦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商品产地名称法》、《俄罗斯联邦外层空间法》、《俄罗斯联邦原子能利用法》等俄罗斯法律。

《判定商品或服务是否类似的标准》、《国际海洋法法庭在临时措施案件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修订)等文先后荣获2009年首届全国法学专业研究生企业法务征文奖二等奖、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第七届“学术新人”奖等。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