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求职经验谈】之十六:理性 从容 自信——民商经济法学院2010届经济法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刘牧晗谈求职经验

来源:刘牧晗   6-13   阅读:
T AAA

【编者按】为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就业,2010年3月,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2010届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

《求职经验谈》,顾名思义,本专题收录的都是今年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在这里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求职过程和感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获得一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精神洗礼。

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经验之谈,能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我是民商经济法学院2007级经济法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刘牧晗,在2010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目前签约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很荣幸地受邀写下这些文字。所谓经验,更多的是一种体会,或者过来人的事后回味,相信很多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人有相同的感受,也希望这些个人的体会和感悟能够带来一些有益的共鸣和启示。

理性

理性,意味着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和对职业定位的明确认同。我的经验可能更适合女生,尤其是力求在公务员队伍中寻找自己职业定位的女生。事实上,根据周围同学的求职经历来看,机会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一是11月份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尽管国考竞争的激烈有目共睹,甚至被评价为“考进是不正常的,考不进才正常”,但它无疑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写到这里有一句话要和大家分享,是当初一个朋友对我的教导:“把每一次机会都当做是唯一的机会来把握”。听起来有一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最后一天来生活的意思,但它的确很适合于找工作的过程,尤其对于国考而言,不能仅仅因为它胜算的几率太小而轻易放弃。二是各省市的地方公务员招录,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源地参加考试,也可以选择浙江、上海、广东、深圳、江苏等发达地区,可以说可供选择的机会相对比较多。客观而言,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在公务员考试中颇具竞争力。但对于我们择业的同学而言,在了解自己竞争力的同时,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因为我们很多人经过本科和研究生的求学阶段后,都是在北京经历了自己最好的年华,对北京有太深厚的认同感,因此很容易在这个阶段轻易放弃京外的机会。我个人也经历过这个过程,在报名参加浙江省考的时候,会问自己为什么要离开北京、离开自己生活了将近10年的北京以及很多亲爱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后会不会无所适从,其实这样思考问题太过感性。三是3月份的北京公务员考试,以它的招录人数和比例来看,是最好的机会,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实力进行定位,因为竞争基本上来自于周围的同学,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分析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认真选择拟报名的单位,规避不必要的竞争,扬长避短。

从容

从容来自于知道自己想要的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实际上,就职业性质而言,法学专业的择业范围主要集中在三个范围:银行、公司、企业;公务员;律所。就个人经验而言,要有明确的定位和选择,否则会因为太忙乱而分散精力,所以如果你认定了考公务员是你最喜欢的职位意向的话,建议静下心来踏实准备,而且公务员考试的准备工作可以说“一劳永逸”,因为一旦准备充足,在后续的考试中几乎都可以做到“轻装上阵”。还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人说公务员考试不需要准备,也确实有一些没有准备就考到很好的个例,甚至会有一些准备了反而不如“裸考”考得好的情况。实际上,考试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没有准备可能在某一次考得不错,但充分的准备可以让你在每一次都发挥得很好,至少不会后悔;而且,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的准备工作是有效的,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关于如何准备公务员考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而且网络上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攻略,我自己也受益良多。在这里谈一下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两点:

1.行测部分。分为几大模块:言语理解、逻辑判断、数字推理和运算、图形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要对这几大模块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得到的分数一定不要无谓丢失。基本上而言,逻辑判断(包括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和资料分析部分的题目,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做对,所以要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做到不失分。言语理解和常识判断考查的是基本功和平时的积累,靠突击很难有较大提升,可以利用零散时间点滴积累,不用花费太多时间集中处理。图形推理大概是在考智商吧,我的经验是虽然准备的时候花了相当多的精力,也对一些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把握,但实战表明在考场上我根本没有时间用客观的规律进行一一排除和认定,只能靠主观直觉来选择,而且后来证明我辛苦做出来的和用直觉判断的正确率误差几乎为零。所以是图形推理可以不用太花费时间准备,了解命题的方向即可。数字推理和运算,很多人建议将这一块放弃,但实际上,如果一定要放弃某一大块的话就放弃图形推理好了,数学题目还是可以做的,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题目可以做的对,至少你要认真的看一下题目做出初步判断后再放弃。总之吧,关于行测的结论是:了解自己的强项,在强项处做到不失分;可以有所放弃,但绝不轻易放弃,也不要因为大家都放弃就自己也放弃,也许那一点点的分数关键到可以决定生死。

2.申论部分。关于申论有两个误区:很多人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时多偏重行测而忽视申论;或者将申论的准备工作仅局限于看看模板、动笔练习。实际上,申论的提升空间比行测高很多,对于行测部分来说,大家的水平不会相差太多,正常情况下差距在10分之内,但申论会有60多分和40、30多分的区别,而且这个区别相当常见。所以精力上一定不要偏废,多准备申论。另外,申论如何准备其实是一个特别抽象的问题,而且很多平时文笔和功底很不错的同学并不能在申论上有很好的体现,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申论为什么这么低的分数。经过这么几次考试,我试图总结出关于申论的经验仅供参考:摈弃模板,这个模板指的是辅导班或者网上给出的所谓万能模板,公务员考试本身是一个选拨性特别强的考试,使用很多人都用的模板只能是“泯然众人”;但要形成自己的模板,我的个人经验是,看《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本书,但不仅仅是了解其中的热点问题,可以选取其中一两篇文章,仔细分析它的行文和框架,以此为基准形成自己的申论作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找历年真题练习。不要盲目写审论,未能形成典型结构和风格的练习只是无意义的重复。

自信

自信更多的是针对面试而言。公务员考试能够进入面试已经很是幸运,但面试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一是面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是面试成绩的差距可以很大,90多分和50多分都是可能的分数,笔试形成的几分之差完全可以忽略,所以进入面试之后,无论你的笔试成绩是怎样的,都把它归零。有关面试的经验,我和有相似经历的同学共同的感受是:面试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所以自信和气势应该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和直接切题是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面试更多考验平时的积淀,但唯有自信才可以挥洒自如。

“奇迹是自己给自己的”,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协同作战的温暖和分享的快乐。

【点评】近年来很多女硕士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都会和性别歧视“致命邂逅”,在很多用人机会面前就因为是女生被拒之门外,但是也有一部分女生,抓住了机会,发挥自身优势消解了性别影响。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把每一个机会当成最后一个机会”是每个女生该牢记的一句话,因为女生机会少,也许过了这个机会真的没有下一个了,而且这句话可以督促女生少一点“等、靠”的依赖性,能够激发起自身更大的潜力。其实在就业中,女生至少有三大优势:语言能力的优势、交往能力的优势和忍耐能力的优势。在就业过程中,女生要仔细分析就业形势,以拓宽就业领域和增加就业机会,发挥女生性别优势,并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行业、地区和岗位,减少求职中的盲目性。其次要加强练习,特别思维能力的训练,练习着透过表象看本质,提高广度和深度的思考能力。最后,一定抓住公务员考试的机会,如本文主人公,公务员考试报名和考试对性别的限制相对少一些,所以,女生们一定抓住公务员考试的机会,争取考入前三名,这样在以后的面试中机会比较大。(民商经济法学院 孟广慧)

(编辑 米莉)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