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就业,2010年3月,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2010届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
《求职经验谈》,顾名思义,本专题收录的都是今年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在这里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求职过程和感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获得一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精神洗礼。
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经验之谈,能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届中共党史专业硕士毕业生,现已经过了北京市崇文区第十一中分校(以下简称“十一中分校”)的面试、试讲、实习以及教委面试、体检等一系列环节,与其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 关于毕业就业的一些事宜,下面将我个人的一点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
应聘之前,职业定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的职业定位经历了一番艰难的选择。在研三开学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工作意向也没有明确的想法,像法大众多学子一样,我也一心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但考试结束之后,我意识到,非法学专业招考职位、人数较少,考公务员这条道路竞争激烈,就我本人而言没有多大的竞争优势。于是我开始关注其它方面的就业信息,向一些出版公司投递简历,获得过一些公司的面试机会,但由于当时我也并未真正想好是否去公司工作,面试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及时调整思路,不再盲目的向公司投递简历,把时间浪费在我根本不可能去的单位。又经过仔细而慎重的考虑和比较,我发现自己内心更希望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鉴于我本科的师范专业,以及三年教师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老师的职业更适合我。虽然当初考研来法大,是希望研究生毕业之后尝试另外一种工作,但一段时间找工作的经历告诉我,我做老师比做其他工作更有优势。一来我有专业的优势,还有工作经验,而且持有教师资格证和二级职称证,这些是我在这个方面的竞争优势;二来现在又是硕士研究生,而且已经解决北京常住户口。于是我开始参加各类师范生的专场招聘会。
如何在投递简历时,让老师印象深刻,是应聘之中很关键的问题
单位面对众多应聘者,面试老师当时只是接收简历,一般对应聘者本人很难有任何特殊的记忆,所以只能从让面试老师记住 “简历”本身入手。于是我在老师看我简历的时候,用最短的时间向面试老师重申自己主要的优势,此时面试老师往往会在简历上做一些标记,这就意味着我将比他人得到更多的关注,从而有进一步面试或者试讲的机会。
在应聘的过程中,抓住每一次机会才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坚持和耐心是抓住每一次机会的前提。有些学校的校园招聘会经常限制外校学生入场,有些即使允许进入往往也须在外等候一个小时,此时坚持和耐心尤为重要,每次我都充满希望在外耐心等待,现在这个单位就是我在招聘会场外等了一个小时后才争取到的试讲机会。北京的十二月,寒风刺骨,很多人等了会儿就走了,但我不断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一定要把简历投递出去。回想当时,如果没有那一份坚持和耐心,那我失去的就不仅是一次试讲的机会。
积极争取是抓住每一次机会的法宝。在我面试时,常常两个学校的面试时间会安排在同一时段,我没有放弃任何一次机会,我积极和面试的其它同学调整顺序,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时间,一个学校试讲结束之后立刻打车去下一个学校,我现在所签约的这所学校,恰恰就是这样争取来的。
如果当初我觉得时间来不及或者没有及时调整试讲顺序,那么我就与这个工作失之交臂了。我想,在我们找工作的过程中,机会是最宝贵的,但很多时候机会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参加招聘会和应聘的过程中,我总是抓住每一次机会,只要有学校招聘政治老师,我都会投上一份简历;只要让我去试讲,我都用心准备,从没放弃过,尽管当时有些学校我也知道自己不会去,但是我从没放弃试讲的机会,因为之前我对北京的教育状况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了解北京的学校和学生,为我之后每一次试讲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面对可能的工作机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二月底,十一中分校的方老师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交三方协议和外语四级证,因为十一中分校是我在寒假之前试讲的,所以一时之间我没反应过来。当时我问方老师:让我交三方协议是要和我签约吗?方老师说:只要通过教委的面试就可以签约。当时我很矛盾,因为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更好的机会。那时候是二月底,也就是说开学之后应该还会有不少的就业机会,而且我也知道每年三月份北京的事业单位会有招聘,想着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机会。经过一番权衡和了解,十一中分校这所学校的氛围、待遇和个人发展都是不错的,所以我最终把三方协议交给了单位。事实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以后的事业单位招聘,我能报考的职位少之又少。
有机会就应该把握住,而不能要求太高。我现在签约的单位,是一个纯粹的初中,很多人会觉得研究生去初中教学有点 “委屈”,毕竟大部分初中教师都是本科学历。在应聘时,一些同去面试的本科生也曾以为我是为了解决户口才选择了初中教师的岗位,因为北京招聘教师大多需要具有北京常住户口,若是研究生学历,学校可以适当解决。但是,我却从没认为选择十一中分校“委屈”了自己。十一中分校是我全面考虑之后慎重作出的决定,初中教师是最适合我的职业。首先我本来就有初中教学经验,那么去初中是比较合适的;其次从我做老师开始,我就一直认为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对于一个老师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每一个孩子如何做人,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的责任,所以我更愿意去初中。
尽管我签约的这个学校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最好的,但它对于我来说是最适合的。我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前程似锦。
【点评】我们看到,王晓丹同学的求职历程,实际上也经历了一段曲折,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求职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重新审视着自己,通过对自己的优势及所处就业环境的的分析,逐渐明晰了自己的求职定位,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值得我们求职中的同学借鉴。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定位,不盲从,有主见,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求职,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马克思主义学院 阮广宇)
(编辑 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