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求职经验谈】之九:国考,我是如何走过来的——国际法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翁慕芸谈求职经验

来源:翁慕芸   5-14   阅读:
T AAA

【编者按】为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就业,2010年3月,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2010届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

《求职经验谈》,顾名思义,本专题收录的都是今年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在这里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求职过程和感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获得一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精神洗礼。

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经验之谈,能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我是翁慕芸,国际法学院06级的学生,考取了广东省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很荣幸受邀写这篇求职经验谈,和大家分享我的求职经历和感想。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很普通的法大学生,学习成绩算不上优异,拿到过一回三等奖学金;没有任何文艺或体育方面的特长;但我热衷于社团工作和社会实践,在校社团联合会呆了三年,从干事一直做到了副主席,在企业、行政机关也都实习过,做过残奥会志愿者,还做过一些兼职和代理。

再说说我自己的求职经历。

大二的时候我已经确定毕业后的方向是找工作。放弃考研的原因是我不适合也不喜欢做学术。决定自己毕业后的方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毕业生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在最后关头才做出选择。但早点定好方向,全力以赴才是良策。如果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去实习或实践体会一下会是最好的方式,不妨到企业、行政机关去实习,也不妨跟着你研院的师兄或师姐一天来体验下他们的生活。

大三下学期司考结束后我开始找工作。以前一个师姐曾开玩笑地和我说“大三会让人迅速变老”,现在想来大三确实是个急速成长的过程啊。我开始制作我的简历,发现实习经历只有司法局的实习,显得很单薄,于是投了几家公司寻找实习,很快找到了一份企业市场部的实习。有时候和师弟师妹聊天,感觉在他们看来找一份实习不容易。其实没有那么难,不要一开始就非去大企业不可。可以先设定好目标企业和目标职位,再有针对性地在同行业同职位寻找实习机会,有了这个铺垫以后再去尝试申请心仪的企业。前天去听一个讲座,讲师说其实很多很著名的企业是常年需要实习生的,而且对实习生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通过直接到公司拜访的方式寻找实习要比网申来得容易。我自己并没有实践过,师弟师妹们不妨试试,只是恐怕脸皮要厚一点,因为要和门口保安周旋才有可能进入人力资源部门咨询。不过,我个人认为在小企业实习也有好处。小企业因为小的缘故,各部门之间联系交流更加密切,你在一个部门实习,却能够比较好地了解到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很多时候你不是一个部门的实习生,而是整个企业的实习生。这段时间我由于对自己的简历没有太多信心和实习的繁忙,没有直接开始投简历找工作,现在想来确实是个错误的决定。其实那个时候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接受网申了,我没有走在前面。

我预留了近2周的时间复习国考。其实当时并没有对国考寄予太大的期望,深知这几年考公务员竞争白炽化,但我不是那种会没准备就上考场的人。我至今仍然觉得这两周的时间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且不说在后来的地方考试当中仍然需要用到这些知识,国考的行测考察的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银行和企业的笔试考察基本上也都是在此基础上做调整和补充的,所以学习这些知识绝对是必要的。

10月底国考笔试过后我正式开始网申,但我很快发现显然已经晚了,不说很多校园宣讲会已然到了尾声,就连网申截止日期也都快到了。在这里要提醒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尽早开始投简历,9月份就可以开始了,不然会错过很多好机会。另外,如果打定主意要回家乡工作的话,选择尽早回去当地找工作会比留在北京有更多机会。那段时间我很努力地投了很多简历,但回音很少,曾一度沮丧。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打击,但无论如何要始终相信自己,并且多和周围的朋友、师兄师姐交流,及时调整你的情绪和计划。截止到1月中旬,收到了一些笔试通知和面试通知,奔波于昌平和城里,开始购置服装和学习化妆。但终究成效不大。1月下旬国考成绩出来了,我意外地考了123分,进入了面试。于是打道回府开始了为期1个半月的面试复习,3月初面试通过,至此工作已基本确定。

下面我就公务员考试给各位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

先讲笔试。先找一份真题看看题型,行测大概有言语理解、逻辑判断、数量关系、常识判断、资料分析这五类题型,其中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涉及数学知识。其实我们学法学的人考公务员是有优势的,逻辑题和常识判断中的法学题是有基础的。申论就要看个人积累了,高中政治学得好的、喜欢看时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人都会有优势,所以可以有意识地多看看新闻报纸,像中央一套、新闻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网之类的。看了真题之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要花多少时间复习,重点突破哪类题型。我因为是学文科的,所以基本上时间都花在我比较弱的数学题和逻辑题上了。可以找一些辅导班的视频来看看,我们学校bt和东北bt上都有这样的资料。

另外,选择岗位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打算花比较小的精力去准备,就别去挤太热门的岗位了。前阵子和一位朋友聊天,他国考裸考考了109,其实是很不错的分数了,可惜报的是中纪委,那差得就有点远了,如果改报其他岗位,其实还是有很大可能获得面试机会的。

再讲面试。面试我准备了一个半月,但是感觉时间还是不够。面试我想讲以下几个点:

第一, 要端正心态,不管你笔试第一还是最后一名,摆在你面前的都是同样的一个机会,要全力去争取。面试里翻盘的大有人在,笔试第一名也不必骄傲,笔试最后一名也不要放弃。

第二, 关于面试用的资料,我没有上辅导班,买了一本面试真题的参考书,其他的资料都是从公务员论坛(www.qzzn.com)上下载的,包括一些面试经验、答题模板和录音。我坚持每天看中央新闻频道的《24小时》或《焦点访谈》。其实面试复习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面试模拟,找考友或者家人来模拟考官,全真模拟答题,这是迅速获得提高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这是后来我和一些考上的同学交流得出的结论。

第三, 不管什么样的面试,其实都是综合能力的一个体现,所以即便自己觉得准备得不充分,也要相信自己,充满信心地去面试。当然,准备充分自然也是信心的来源。

第四, 去面试之前你要思考公务员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面试官会欣赏什么样的应届生。我在面试准备的后期找到一份很实用的资料——“面试官的感受”,这份资料在论坛上流传甚广。这份资料很特别,是从一个面试官的角度来看考生表现的。我发现面试官眼里本科生最普遍的问题是回答问题不够简洁、分不清主次。他们很厌恶培训班里出来的套路明显、套话多的考生。这些都是我从这里知道的。其实了解面试官的感受就像知道企业的HR是怎么想的一样重要。

第五, 制定计划的时候要对症下药。公务员面试答题的基本要求是逻辑清晰、内容充实、表达流畅。你先要分析自己哪方面比较弱,然后重点加强。还是拿我自己来说,我最大的缺陷在于内容方面,因为平时不太看新闻,政治用语也知之甚少,所以我每天都花很多时间看新闻,思考政府处理事情的思路。直到现在,我看见中央新闻频道都有很亲切的感觉。一般来说,本科生对于人际关系类题型的处理也会是弱项,如何处理和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这样的题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多看看辅导书是怎么答的。同时,你还要设定你面试时打算展示给考官的形象,由外在形象到语言表达和内容都做到统一。

第六, 我想说一下心态的调整。要重视这次机会,但是你也应该明白,除去这个机会,你还会有很多机会,不要产生目的颤抖。面试时最担心的就是过分紧张发挥不好,这是最忌讳的。找到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方式,或者和考友聊聊天,或者吃点东西。我上国私研讨课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一个克服紧张的办法,你们或许也可以试试。办法是这样的,在你紧张的时候,盯住一个东西,最好是一个尖的东西,比如说你的小手指,集中注意力看上3分钟,紧张感就会消失。

以上,便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求职经历和感想,如果读完后你能有一点点的收获,那么我便满足了。祝愿师弟师妹们都能顺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点评】透过翁慕芸同学的求职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就业规划和充分准备对于求职成功的重要性。她很早就确立了就业方向,正如她所说的,“早点定好方向,全力以赴才是良策”。另外,翁同学对国考笔试、面试做了大量的准备,并注重对心态的调节,这两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不打无准备的仗”,我们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求职方向之后,全力以赴去准备,并注意在心态上的调节,那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指日可待了。(国际法学院 邰哲)

(编辑 米莉)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