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日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起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5月14日上午11点,我校教师与地震灾区学生代表在昌平校区办公楼三楼会议室进行座谈。座谈以“关注赈灾、传递温暖”为主题,旨在及时了解我校灾区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安抚稳定受灾同学心情,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的抗震救灾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抗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校学生处处长李秀云主持。
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校党委书记石亚军、校长徐显明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表示要全力关注我校家在灾区的同学。马抗美在随后召开的分管学生工作领导会议上部署了一系列赈灾工作。据各院掌握上报的数据统计,我校共有343名川籍学生,其中104名学生的家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截至目前,尚无确切消息表示这些学生的家属出现重大伤亡。
家住四川汶川、阿坝、绵阳、绵竹、德阳等重灾区的同学纷纷讲述了各自家庭的受灾状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表示,尽管灾难给他们尤其是远在家乡的亲人带去了无限的悲痛与创伤,但是来自国家、政府、人民的关注与支援,来自身边师生的深情关怀与真诚问候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温暖与无限的温情:同学发来的祝福短信,老师打来的慰问电话,还有室友为他们演唱的“相亲相爱”……他们认识到,自己和家乡灾区的父老乡亲并非孤军奋战。“我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所有奋战在抗灾战线上的人们表示由衷的感激,向时刻关心着我们家乡救灾局势的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向灾害发生后,关心慰问过我的老师同学们表示诚心的谢意。”受灾同学代表一句句简单的谢谢,在此刻的分量是如此的深沉。
提到家乡的童年好友不幸遇难,很多小学生仍埋在废墟底下,大量的父老乡亲尚且生死未卜,后续的物资还不能得到及时完全的保障,不少灾区的同学眼圈都红了。但是他们并不绝望。“不能让家里人再替我们担心!”他们要求自己镇定冷静下来,不要一味沉迷于难过、悲痛之中,告诉自己要相信政府与部队的力量,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并勉励自己的家人有战胜灾难的信心,共渡难关。
尽管无法赶回家乡,灾区同学以其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表示了自己对家乡的热切关注:耐心地等待消息,为亲人的平安祈福,通过全国红十字会、学校工会捐款捐衣,以尽一份力,寄托牵念之情。“我们要更加努力地上好每一门课,为日后支援家乡的灾后重建工作做好最充分的准备。现在,我们就是家乡人民最大的希望。”
为安抚稳定受灾同学的情绪,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指导老师宋歌从调整认知及应对情绪波动的方法两方面普及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她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效地宣泄情绪并利用社会知识系统保持心理的健康,并鼓励大家将这些方法教给家乡的灾区人民,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起重新投入正常生活工作的信心。辅导员代表吕茂相老师也表示,受灾学生要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面对灾难,用自强自信的态度鼓舞家人,不要封闭自己,应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困难的时候要敢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马抗美代表学校向灾区学生表示了深切的慰问,并向灾区学生发放了救济款。她指出,面对如此大的突发性灾难,对于年轻学子极有可能是第一次。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很多事物无法控制与把握,但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以乐观镇定的态度与敢于担当的勇气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担负起重建家园的责任。“没有渡不过去的难关。”她鼓舞灾区同学要树立起战胜天灾的信心。针对同学提出的增设采血车、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等具体建议,她表示学校会及时考虑并采纳。会后,马抗美及教师代表走访了法学院一名家属身处汶川灾区的同学,带去了校领导对她的关怀以及对她家人的祝福,并亲手将爱心救济款转交给她。
据悉,满载我校师生爱心的第一批10万元捐款已于昨日送至中国红十字会。相关募捐活动仍在继续。学校学生助学系统已经正式开启。同时,校方将随时跟踪统计我校受灾同学的家庭情况,以给予同学第一时间的抚慰与帮助。
地震无情人有情,一份关注带去的是一份温暖,一句问候带去的是一丝真情,祝愿灾区人民平安顺利地度过难关,早日重建家园。
相关阅读:致家在地震灾区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点击上图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