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由校团委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的第五届“学术新人”论文大赛颁奖典礼暨中国法学高峰论坛在学院路校区礼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抗美教授、我校终身教授江平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桂明、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亚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综合处处长张根大、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宋朝武、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王红松等作为颁奖嘉宾出席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开始之初,一段DV带来了我校陈光中、张晋藩和李德顺三位终身教授的殷切寄语,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祝愿和对广大同学学术创新的期望。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王红松女士致辞。她说到,中国政法大学是著名的法律院校,参加本次活动的学术新人是法学的后起之秀,中国政法大学深厚的法律文化积淀,对于法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希望借助本次活动引起社会对仲裁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关注,推动法治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抗美教授为颁奖典礼致辞。她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的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指出:五年来,学术新人论文大赛活动规模不断扩大,更多兄弟院校也了解了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是研究生学术创新比较成熟的平台,获奖选手是广大研究生的楷模和榜样。今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来学校视察,表示出对法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其间多次讲到法治精神,讲到爱国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对学习法律同学的厚望。法是靠人执行的,对法律人来讲,不仅仅要具有很高的业务水准,还要对社会、对人民有爱心,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人格有更高的要求。学术大赛的初衷就是激励广大研究生弘扬法治精神,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分析观察社会中与法治有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最后,马抗美教授代表学校向参与“学术新人”工作的老师、同学以及兄弟院校的关注表示最由衷的感谢。
伴随典雅庄重的音乐,主持人宣读了获奖者的获奖辞,十名“学术新人”分五组揭晓。颁奖嘉宾依次公布了从入围的3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十名获奖者,他们分别是: 郑谷晨、崔婧、崔兰琴、岳力、余茂玉、刘秀、徐胤、胡安瑞、米莉、李沣桦。向燕、曾新华等其他20位选手获得了入围选手奖。获奖者代表分别发言表达了自己的获奖体会。
随后,几位颁奖嘉宾也分别为获奖者送出了真切的寄语。江平教授特别语重心长的指出学术论文大赛忌讳冷漠和嫉妒,前者是清高不屑于参加,后者则会阻碍自己的进步,应从别人身上发掘出比自己优秀的地方,努力让自己更优秀。
颁奖典礼结束后,江平、陈桂明、王亚新、张根大、王红松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法学高峰论坛,宋朝武教授担任主持。他们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多元化纠纷机制的改革项目、多元化纠纷机制在中国能走多远等几个分论题展开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据悉,“学术新人”论文大赛旨在弘扬法治精神、砥砺法学学术,激扬学术新风,培育学术新人,主要面向我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大赛由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先生、陈光中先生、张晋藩先生、李德顺先生担任顾问,由我校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授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本次大赛是第五届,从大赛初期的宣传,到征稿、初评、复评,到最后的颁奖典礼,历时半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校内外众多老师的大力支持。晚九点半,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论文大赛颁奖典礼暨中国法学高峰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