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以探讨《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为主题的研讨会在我校昌平校区召开。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劳动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法律事务中心主任韩智力参加。劳动法律诊所的45名同学积极踊跃地参加了此次会议。研讨会由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的金英杰副教授主持。
自今年3月份起全国人大将《劳动合同法(草案)》公之于众,立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据报道已有19万份社会各界的意见汇集到全国人大,但作为社会重要群体的大学生在此次征求意见中鲜见其声。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无疑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校劳动法诊所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实践之余,关注劳动合同立法,准备以中国政法大学劳动法诊所的名义就大学生权益维护问题向全国人大进言。该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
研讨会上,韩智力先生首先发言,就大学生就业以及有关劳动法律等问题,他深刻指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在于教育产品适销不对路,并指出《劳动合同法(草案)》相较于《劳动法》是颠覆性的修改。《劳动合同(草案)》实际上保护的是已经工作的人员,而对于即将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关注不够,有关培训期、试用期以及违约金的规定,表面上看符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心理,但实际上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很多单位可能会压缩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人数,随着对现已就业者保护力度的加强,会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韩主任的观点,引起了劳动法诊所的同学们的共鸣,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讨论中,劳动法诊所的同学主要就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零工资”就业问题、实习期间大学生权益如何保护、《劳动合同法(草案)》的违约金、试用期等条款是否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等问题等与老师和嘉宾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劳动合同法(草案)》未将实习期大学生纳入劳动合同法保护范围是其一大缺陷,关于违约金的规定也不利于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实习期内大学生是否有劳动者主体资格亦有待于司法解释予以认定。
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同学们普遍感到这次研讨会反映了劳动法诊所学生的风貌。作为劳动法诊所的学生,不仅应关注民工权益的维护,也应关注自身权益的维护,关注大学生权益的维护,积极参与国家立法,担当起21世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劳动法律诊所将在会后进一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将向有关立法机构递交,反映大学生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