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走近柳经纬——记“深度对话,名师面对面”系列访谈第二场

来源:校报通讯员:杨梦雅   4-30   阅读:
T AAA

4月28日晚,由校党委宣传部主办,记者团承办的“深度对话,名师面对面”系列访谈节目第二场在第一阶梯教室举行。本期访谈嘉宾为我校比较法研究所柳经纬教授。

柳教授从自己名字的由来谈起,使访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展开。他长期从事民商法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民法和商法诸多领域都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他是如何走进民商法的研究领域并不断发展的呢?一切都源于他的勤奋与毅力,以及吃苦耐劳、实实在在做人做事的习惯。他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回乡参加劳动,1976年到公社中学当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1977年,高考恢复,因故未被允许参加高考。1978年,经过努力争取,获准参加高考,经过刻苦复习,考入厦门大学,而谦虚的柳教授却把这一切归于幸运,他戏称自己是懵懵懂懂的撞进了文科的大门,又同样懵懵懂懂的进入了民法学的殿堂。

在法学学习与研究过程中,他的导师李景禧教授给了他很多的指导与帮助,对他影响很,柳教授谈了他的老师对他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做人,即一个法学学者如何用自己的专业回馈社会,而不是将民法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也就是一个学法的人应该有一种正义感和同情心,在大是大非面前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二是做事,即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他认为民法是一门既有丰富的理论,又需要务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要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复杂问题,没有很深的民法理论基础修养是不行的,不管做什么,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柳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消费者保护法领域理论研究的青年学者,访谈中,他还对消费者保护法的立法体制、消费者权利、政府在消费者保护中的地位、急需解决的网络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柳教授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旁征博引的谈吐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使在场同学受益良多。

相关链接:柳经纬教授简介

柳经纬,男,福建寿宁人,1955年生。1982年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厦门大学法律系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晋升教授,1992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法律系主任,福建省重点学科民商法学学术带头人,创办《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并任主编。2005年3月调进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长期担任民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所承担的课程包括本科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和研究生的民法学研究等。研究领域包括民法(总论、物权、债权)、商法总论、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版著作包括《我国民事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当代中国民事立法问题》、《医患关系法论》、《商法总论》等,主编教材包括厦门大学民商法学系列教材(7册)、商法系列教材(9册)以及最新司法案例精解丛书(14册)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学术成果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其他学术奖十多项。曾获福建省优秀教师(2001)和福建省首届高校名师(2003)等荣誉称号。主要学术职务有中国法学会民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商法学会常务理事、台湾东海大学兼职教授。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