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级毕业生邱秀兰算得上是我校自愿赴藏毕业生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了,当年志愿到西藏工作的内地毕业生只有她一个人,为此校报的常山老师还专门写了一篇报道《青春从这里起步》登载在1996年6月20日的校报上。一别近十年,现已是拉萨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拉萨市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的邱秀兰,仍然在这里生活工作着,实践着自己当年的诺言。
邱秀兰的工作一直十分繁忙,最近,她又在为拉萨周边的湿地保护计划而奔波忙碌了。提起“湿地”,一般人们想到的无非就是《沙家浜》中的芦苇荡,红军走过的沼泽地,其实,湿地包括很多类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和“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很广,尽管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湿地受到严重的威胁处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是我国8个主要湿地区域之一,高原湿地的保护不仅对拉萨乃至对我国整个生态系统来说都至关重要,还对确保西藏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湿地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为此,邱秀兰为自己选择了一项课题:考察湿地现状和保护状况,并着手制定湿地保护法规。
采访时正巧碰上邱秀兰要出发去拉萨的郊县考察湿地状况,于是我便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随她一起来到拉萨的林周县进行实地考察。
在县环保局局长的带领下,我们实地考察了三块湿地,发现这里的湿地保护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当地居民在湿地养猪,使湿地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邱秀兰蹲在地上仔细查看了被猪咬坏的草根,告诉我说,湿地保护最难的是如何处理好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只有加强湿地的法制化管理,帮助居民搞合理开发,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湿地开发和保护的协调统一。
听说在湿地养鸭子是种既环保经济效益又好的办法,邱秀兰十分高兴,认真的在笔记本里记了下来,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在考察过程中,邱秀兰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得出来,她是单位的挑大梁的骨干,多年来脚踏实地的为西藏的法制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关链接: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理想在这里延续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我要在芒康干上30年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昌都司法局的创建人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10月北京见!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志愿者杨东亮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寻访手记之献给母校的诗
·你们在西藏还好吗?——中国政法大学赴藏工作毕业生座谈会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