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度十件大事
1、2005年9月8日,我校正式被国家批准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9月20日,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我校正式成立“211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211工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我校“211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和实施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专家论证,教育部于10月16日发函批复,通过了对我校“211工程”建设方案及资金使用预算的审核。至此,我校“211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科研立项取得重大突破。我校“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评审,获正式批准立项建设,这是我校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是教育部迄今为止在文科院校设立的第一批2个实验室之一,标志着我校科研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北京市“法治政府研究基地”在我校挂牌。本年度,我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数创历史新高,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7项,比上年增长51.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项;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4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2项,北京市规划项目基地项目2项,司法部科研项目9项。至此,我校目前正承担的省部级及国家重大项目已达七项。
3、学科建设又获新突破。在全国第十次学位授权申报工作中,我校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其中世界经济学博士点是继政治学博士点获得法学外突破后在另一学科门类的又一次突破。至此,我校博士点总数达到17个,硕士点总数达到37个,研究生教育已涵盖人文社科所有领域,我校“多科性”办学格局已基本形成。
4、获取社会资源创历史新高。通过各种努力,本年内,我校共获得国家与社会专项资金支持1.55亿元。其中基建专项经费8075万元,“211工程”建设经费2500万元,拆除学院路校区内外单位住宅专项资金3500万元,科研课题收入1437万元。我校办学经费已从2001年的2.8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4.7亿元。
5、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果丰硕。3月,德国大使史丹泽访问我校并就多边世界国际政治格局作精彩演讲;4月,我校承办的“2005年中美法学院院(校)长会议”北京隆重举行;6月,徐显明校长率团访问俄罗斯、冰岛、瑞典等国,与冰岛总统奥拉维尔•格里姆松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治、人权、环境等问题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会谈,访问取得圆满成功;9月,我校成功举办世界法律大会之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分会;澳大利亚联邦大法院首席大法官格里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肯尼迪相继访问我校并作精彩演讲;11月,世贸组织前总干事穆尔先生访问我校并就全球化与法学教育国际化问题作精彩报告;12月,帕特森基金会主席和美国卡特中心执行董事访问我校;新西兰驻华大使包逸之先生来到我校与徐显明校长对我校教师参与我国司法改革中的作用进行了交谈;张保生副校长应美国卡特中心邀请赴美国亚特兰大出席卡特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发展合作论坛”。
6、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揭晓,我校教师及校友四人入选。在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中,我校马怀德教授、薛虹教授以及我校校友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北京大学陈瑞华教授入选。揭晓同时,中国法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论坛”开讲。我校徐显明、陈光中、樊崇义、应松年等教授参加了论坛,并对十位青年法学家的演讲进行了点评。
7、我校新校区规划建设和学院路校区改造工程获准立项。2005年9月21日,教育部发文批准我校建设新校区建设立项,北京市同意新校区选址于昌平区南口镇,该地区属国家三级风景保护区,预计占地2000余亩。
11月4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正式下文,批准对我校学院路校区的改造。改造后学院路校区建筑面积将由现在的5万余平方米增加到地上18万平方米、地下8万平方米,学院路校区旧貌换新颜的历史序幕已经拉开。
8、住房改革工作基本完成。2002年底我校正式启动住房制度改革,至2005年底基本结束。3年间,完成了教职工住房状况调查、房改办法制定、房源选购、住房补贴测算等工作,全校1734户无房户和未达标户通过学校补贴及货币化改革彻底解决了住房问题。
9、我校正式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选为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明确提出了要把我校建设成为依法治校的典范。通过全校上下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从依法治校办学理念的确立到各项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推出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了我校的依法治校水平。2005年12月26日,北京市教委经过严格的评审,确定我校为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并将我校作为北京市高校代表推荐于教育部成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
10、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自9月14日召开全校动员大会,至12月22日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在历时三个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20个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高度负责,带领299个党支部,4300余名党员积极投入,并圆满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经过统计,我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共为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