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在学院路校区教学楼108教室,现任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的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费立鹏博士给我校研究生就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上了一堂心理健康课。
费博士首先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详细介绍目前我国自杀人群的原因、特点和性别分类。费博士指出,对于当今大学生,导致自杀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及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严重不足,比如能力得不到肯定和自己以为“丢面子”的事件而引发的抑郁情绪,甚至有人心理不成熟到将自杀作为“引起别人的注意”的“有力手段”。
“任何人都有可能自杀” “明天,你死亡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自杀”,费博士反复强调。自杀的诱发因子是多方面原因的积累,一般有自杀倾向的人都会认为现实中的痛苦是无法忍受、无法逃避、并且无止境的,此类人近期也一定有急性、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或生活压力过大。调查显示,以跳楼为例,80%的自杀未遂者都表示“我后悔了”,“我不想跳了”……而每一人自杀,就会对周围至少六个人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给亲人带来痛苦,有些知情者的盲目效仿等,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费博士还在讲座中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和帮助心理危机和自杀倾向的人,他希望同学们都需要积极热情参与到预防工作中来,你所挽救的生命也许正是你所爱的人。同学们对于费博士的讲座反响很热烈,纷纷就自己身边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费博士作了详细的探讨,费博士作了认真详细的解答。他说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我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不仅自己能够正确面对挫折,积极调整心态,还要学会关心别人主动询问,学会做一个好听众。
目前,北京市高校已发生多起在校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自杀、出走事件。关注大学生心理疾病与突发危机事件,减少校园突发事件对大学生的危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势在必行,这是与每个大学生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学生工作部将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关背景资料:
费立鹏博士 McMaster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在新西兰Auckland大学附属医院作住院医生,1976-1978年作为新西兰留学生在北京语言学院和南京大学学习汉语。1980-1983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作精神科住院医师,1983-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作博士后临床研究生,1984年或美国华盛顿大学获流行病学硕士学位和人类学硕士学位。1985-1987年在中国湖南医科大学以访问者身份进行教学和研究,1987-1994年在中国湖北荆州精神病医院任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1994年任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2001年任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
研究领域:
精神科、心理学、流行病学、人类学
部分荣誉:
1992年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首届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5年获湖北省政府颁发的湖北省最高荣誉“编钟奖”。
1996-1998年多次获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科研成果奖。
1999年荣获北京市政府建国以来对处国专家颁发的“长城友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