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爱心社在十一期间,举办了一次名为“荒野行动”的环保活动。他们远赴吉林通榆,在这里真正的感受了一次心灵的震撼。
通榆县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生态环境破坏极其严重。一位长期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工作者——万平,于2000年在这里建立了治理示范区,试图改善当地沙漠化的严峻形势。自2002年起,万平治理示范区就开始接待来自各个高校的志愿者。到现在,已有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三、四十个高校定期参加的志愿者活动——荒野行动。爱心社此次是第一次参加“荒野行动”,也成为了使我校成为其中一员的先锋。
爱心社此次一行7人自费来到了通榆县。他们首先与当地的各大高校的志愿者举行了见面会,就许多环保问题进行了交流,随后,他们参观了整个示范区。据爱心社的钟盈同学描述,在示范区内,植被情况明显是在改善中,而走出了示范区,看到更多的就是黄沙和被破坏了的耕地。爱心社成员期间一直都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亲眼目睹了生态破坏给当地人们造成的威胁,和当地人民极度贫困的生活局面。这些都给这群年轻的大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在通榆的那段时间,志愿者们不仅亲历了治理示范区内的艰苦现状,和当地严峻的生态问题,更看到了一位毕生致力于环保事业的老者,对于这项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势单力薄的无奈。
万平早在上山下乡时期,就曾经在通榆地区待过近六年,在回城后,他也时刻记挂着那里的发展。但随着黄沙的一步步吞噬,当地的农田在逐步减少,人们的生活也日益穷困。他便于2000年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这里,在自己承包的沙地上建立了一个治理示范区。通过几年辛勤的工作,在示范区内的植被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他的经验也逐渐得到推广。在获得这些成功的同时,他有着更多的担忧和无奈。据爱心社的志愿者描述,在示范区内真正工作的只有万平夫妇,和另外一个早已经过了服务期的长期志愿者。而这项工作需要的不仅仅只是这三个人。
万平曾对志愿者谈到过,大学生们每年来到这里种几棵树,做几天工作,这绝对是远远不够的。之所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来到这里,是为了让他们看到这里真正的情况,希望从他们中间会出现更多的愿意长期为环保服务的人,出现更多把这项工作作为毕生事业的人,并由此带动所有人都关注并服务于这项事业。
11月,爱心社将邀请万平老师来我校举办讲座,到时,我们将体会到这位可敬的老者给我们带来的真实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