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6点15分,唱出天之骄子青春风采的我校第六界校园歌手决赛即将在我校昌平区礼堂热力开赛。
由我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广播台承办的校园歌手大赛自1999年起,已走过了六个年头。本届大赛将继承前五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艺术品位、展示当代青年真我风采为己任”等特点为校园歌手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为了使比赛更加精彩,更好的给各位选手制造良好的比赛环境,今天下午,舞台布置工作已全面启动。明天上午彩排时,包括清流礼仪团在内的各部门将全部到位。记者了解到,此次比赛的舞台设计、灯光导演均由专业人士负责,努力营造时尚动感的音乐氛围。歌手服装造型统一由专业设计人员打造。除了硬件设施的专业外,大赛的其他方面也都力求专业。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在对决赛评委的选择上,组织者们也煞费苦心。本次大赛的评委老师均为著名音乐人、国家一级演员。而青年歌手董燕妮作为嘉宾出席现场,也为大赛增色不少。
据悉,进入决赛的14名选手不仅汇集了我校本科生部01至04级八个学院的同学,还有一名研究生院学生的加盟。他们将联手为大家顷情演绎《LYDIA》、《遇见》、《江南》、《恋上另一个人》等耳熟能详的歌曲。除了选手们纵情天籁,比赛中还穿插了广播台为委选手们制作的DV MV、特别节目电影配音《三面埋伏》、吉利大学动感十足的开场街舞表演、民族美声原创组决赛第一名我校博士生苗京平及嘉宾董燕妮的现场表演。
目前,一切准备工作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各位选手在那个动感地带演绎动人的精彩!
附: 校园歌手大赛自创办以来,其规模和影响都在不断地扩大,选手们的实力也在逐年提高,使得歌手大赛成为校园文化和娱乐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决赛晚会也是校内公认的水平最高及影响最大的晚会。每年岁末,校园歌手大赛都成为同学们翘首期待和关注的焦点,这对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多种艺术形式大放异彩有重要意义!
历届校园歌手大赛回顾:
第一届,1999年12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首届校园歌手大赛拉开帷幕。此次大赛是校广播台更新设备后举办的首次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以迎接澳门回归和新世纪的到来为主题,受到了校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关注及大力支持。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继续教育学院99级的白一贺同学以一曲《我爱你中国》从入围决赛的14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其飘逸的高音和如虹的气势摘取桂冠。
第二届,2000年12月15日晚,“新利来”杯第二届校园歌手大赛决赛在昌平校区礼堂落下帷幕。15位决赛者在全场观众的热情鼓舞下,在台上尽情演绎,掀起一个个高潮。本次比赛不仅要比选手的演唱能力,而且要考察文化素质和应变能力。最后,15号选手丁婕以一首《野花》博得满堂喝彩,最终捧走冠军奖杯。
第三届,2001年12月14日,“京都杯”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决赛如期举行。在历时近三个小时的激烈角逐中,叶颖同学以一曲《不走》捧走了通俗组一等奖。在通俗组决赛前,民族美声组和校园原创组比赛的各大奖项已经各归其主。获得民族美声组唱法一等奖的白一贺同学和获得最佳校园原创音乐组合的“星雨”组合也在当晚的比赛中进行了现场表演,为整场比赛增添了不少色彩。
第四届校园广播歌手大赛,无论是从大赛的组织筹备工作还是比赛的整体宣传工作,都标志着本次大赛逐渐走入成熟阶段。2002年12月6号晚,12位过关斩将的通俗歌手带着他们精心挑选的曲目在校礼堂的舞台上尽展风采。本次决赛由歌曲演唱和乐理问答两部分组成,评委从演唱技巧、舞台形象、歌曲主题、知识广度等方面对选手进行综合评分。最后,来自国际法学院2002级的郝兵以一首深情的《一路上有你》获得了本届校园广播歌手大赛的第一名。
第五届,2003年12月3日,“年轻无极限”第五届校园歌手大赛在昌平校区礼堂隆重举行。晚会在《super star》的清纯女声中拉开了帷幕。13位选手纷纷登台亮相,一展风采。最终,来自继续教育学院的罗桑次仁凭借一首藏族歌曲《琼拉次仁》问鼎桂冠,并与来自刑事司法学院的杨柳清分别获得了最佳男、女歌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