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们:
在中央《意见》出台之后,学校团委结合我校当前发展形势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组织召开了这次研讨会,这次会议是及时、重要和有效的。刚才,大家根据文件精神和要求,对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状况和开展思政工作的对策作了多方面阐述,并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下面,我就文件精神在我校的贯彻落实简单谈几点意见。
《意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的纲领性规定,文件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地位、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工作途径、工作队伍的建设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站位高、思路清、措施实的指导性意见,这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广泛的贯彻落实《意见》必将开创我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针对当前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实际,我校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必须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在思想重视上下功夫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德育为先”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思想重视就要求对我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及工作状况作出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从整体上看是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这是我校学生的主流。这几年来,学校建设和发展经历了许多挑战,从一项项的改革和去年抗击非典,我校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显示出很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说,没有同学们的参与、配合和支持,我校取得目前的成绩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学生经得起挑战,这个评价是全校师生员工都认识到的,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刚才大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的很到位,问题不能回避,有问题必须讲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思想重视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我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精神”和“灵魂”,对大学生发展发挥着“统帅”和“引领”的作用。大学的功能分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播几个方面,但最根本的功能和责任还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立足之本。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为我国社会未来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用什么样的理念、思路和措施去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最大课题。我们现在培养的人将来是要扛鼎担纲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会矛盾(我们想得到、想不到的,过去有的,没有的矛盾)会大量的出现,对每个人的能力和适应性将提出各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能不能在这些矛盾和考验面前保持一种适应性,现在我们必须考虑这些问题。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经过这几年的推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的高等教育的十大转变。但这十大教育转变体现的仅仅是专业教育,我们学科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教育,经过这么几年跨越式的发展,应该说造就了很好的基础,按照这样的速率发展下去,适应20年之后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没有问题。但是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高等教育在这几年的跨越发展中,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相对滞后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培养的人才就是瘸腿的、不全面的。中央提出要培养全面的人,但是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加强,就绝对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在思想重视上下功夫,第一是要对我们的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第二是充分认识到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要在目标任务上下功夫
目标和任务必须搞清楚,目标不明、方向不清是解决问题的大忌。确定目标和任务,我们要着眼于这几个方面,即要提高大学生的两种素质和两种能力,并解决好两类问题。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素质,素质不是知识,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知识,而且要把这种知识变成大学生内心的认同、一种习惯性的反应和一种作为,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形成一种稳固的、经常性的、不需要别人提醒自己就会不断充实、调整、完善的内在机制。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素质,道德的最大特征就是“实践性和主体性”,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一种道德良知和道德习惯,使同学们出了校门之后,在处人处事中自觉地自然的按照应该做的去做。在培养两种素质中很重要的是形成四个观念,曾庆红同志提出,大学要加强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和社会主义观念的教育。这两种素质当中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