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环境维权流动法律咨询挺进兰州

来源: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   7-20   阅读:
T AAA

一、环境纠纷问题现状与环境执法问题座谈

继“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太原和西安两市成功开展环境维权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之后,环境维权流动宣传小队于7月11日晚乘火车继续西行,12日晨抵达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兰州市地处我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有“陆都心脏”之说。兰州站也是此次西北部环境维权流动法律咨询宣传活动的中间站。

当天下午,环境维权流动宣传小队汇合中心志愿律师甘肃中立源律师事务所王凤军律师和中午抵达兰州的中心副主任许可祝副教授等先后走访了兰州市环保局和甘肃省环保局,并与兰州市环保局科技法规处及甘肃省环保局监理所的同志进行了关于环境纠纷处理与环境执法问题的座谈。

下午三时许,兰州市环保局科技法规处康明科副处长接待了我们。双方互致问候,中心许可祝副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和中心最近参与的环境保护方面相关的立法及研究情况。康明科副处长回应了许老师关于环境执法实践中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兰州市环境污染投诉案件的基本状况及兰州市环保局根据老百姓的投诉重点查处的几起污染较重的案件,比如百美纸业水污染案、远东化肥厂水污染案、兰州市肉联厂水污染案和红古大通河水泥厂烟尘污染等案件。通过了解这些各具特点的污染案件的查处过程,我们看到基层环境执法中存在的困难,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当问及环保监管中遇到的困难时,康处长认为基层执法人手欠缺,缺少统一执法着装使环保执法缺少威严,环境保护法缺乏强硬手段,现行环保法已略显陈旧,乡镇企业领导缺少守法意识等是主要问题。他呼吁尽快修改现行环保法,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同时,大家还对公众参与、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下午四时许,我们结束了与兰州市环保局的座谈,赶往甘肃省环保局。甘肃省环保局监理所的师德荣所长和韩文波科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双方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进入对环境执法问题的座谈。韩科长重点介绍了前段时间发生在天水的铅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处理。然后,韩科长回答了许老师提出的近年来环境纠纷投诉不断攀升的原因的问题。他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人们环境意识提高,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老百姓充分利用12369环保投诉热线电话;第二,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造成环境问题的涌现。最后,师所长和韩科长介绍了监理所的职能,以及基层环保局在执法中的困难。特别是那些贫困地区环保局,由于资金的欠缺,人员的欠缺,必要的监查用车等办公设施配备不齐,造成日常监督困难重重。两位领导还为我们中心提供了甘肃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文字材料。

下午六时许,我们结束此次座谈活动,通过座谈我们深刻了解了基层环境执法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使我们对环境法律的执行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如果说普法宣传是让更广大的民众了解环境法律,了解中心,那么座谈就是使我们更加深刻、更加快捷的了解了基层环境法治现状,也进一步认识到切实推动环境法实施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二、环境维权法律宣传在兰州

兰州站的环境维权法律咨询在甘肃省环保局宣教中心、兰州市环境局科技法规处和甘肃中立源律师事务所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顺利展开。

13日上午9时,环境维权法律咨询宣传活动在兰州市中心东方红广场拉开帷幕。“中国政法大学专家环境维权流动法律咨询宣传”的巨型条幅悬挂在广场的显著位置。甘肃省环保局、兰州市环保局、甘肃中立源律师事务所、甘肃东方人律师事务所、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横幅也悬挂在两侧。中心制作的环境维权宣传展版以及甘肃省环保局制作的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展版摆放在宣传现场。来自甘肃省环保局宣教中心的曹主任、兰州市环保局科技法规处康处长及其他环保官员以及甘肃省律师协会、甘肃中立源律师事务所、东方人律师事务所的部分律师和兰州的“绿驼铃”环保组织的部分大学生及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共同参加了本次咨询活动。

兰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在12日晚“兰州零距离”节目中播出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专家将于13日上午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举行环境维权法律咨询宣传的消息,许多兰州市民闻讯赶来,对中心的宣传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人围在咨询台前认真填写“环境维权意识与环境法律需求”调查问卷,索取咨询材料,并向参与此次咨询活动的专家、律师、中心志愿者及环保工作人员咨询他们实际遇到的环境问题。对这些问题,许可祝副教授等人都给予了专业而耐心的解答,上午的咨询活动结束后许可祝副教授还带领几名志愿者对一兰州市民反映的噪声污染纠纷案进行了实地调查。环境维权法律咨询活动持续两个多小时,共收回调查问卷146份,发放《公民环境维权手册》300份,本站宣传中参加填写问卷调查的市民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的离休干部,年龄最小的为10岁的小学生。咨询中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黄河水的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染问题,如何控制餐饮业的油烟污染问题。另外还有几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众参与了活动。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兰州市多家媒体的关注,甘肃《经济日报》“人与环境”版、《鑫报》法制版、《兰州晚报》等媒体记者在环境维权咨询现场对中心副主任许可祝、甘肃中立源律师事务所的王凤军律师及志愿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三、环境维权与公众参与专题座谈

7月13日下午,在甘肃中立源律师事务所宽敞明亮的会议室由甘肃中立源律师事务所组织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中心西部行的志愿者、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中立源律师事务所的王凤军副主任及部分律师,东方人律师事务所的梁芳律师,兰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处文兰平处长,环保组织“绿驼铃”负责人赵中,以及部分企业家代表和媒体记者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由中立源律师事务所主任,甘肃省青联副主席,兰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兰州市政府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市政协委员陈玉萍主持。陈主任分别介绍了与会的各位代表,并特别对许可祝副教授和王立德博士的到来表示欢迎。

之后,许可祝副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包括中心的组成人员,中心几年来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学术研讨和普法宣传活动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的起草过程及主要内容等。随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环境法与公众参与项目主任王立德博士介绍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概况,及他们在美国环境政策及环境诉讼中的作用。

随后,陈兰萍主任简单介绍了兰州市所采取的一系列环境保护行动。比如由青联组织的“保护母亲河”活动,号召公众广泛参与保护环境;兰州市在城市建设及发展中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审批项目中注意保护绿地,保护公众的采光权与通风权;环境行政执法近年来也有了很大进步;公众的环境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之后,兰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处的文兰平处长也简单介绍兰州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蓝天计划”及政府对突发性事故所采取的迅速反应措施及处理措施。同时,他也根据实践中的案例提出我国环境法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比如热污染、光污染界定及老百姓的权益保护,河道采砂所造成的河道破坏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提出对新型产业的环境保护管理应从立法上跟上。同时,文处长还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第一稿)中有关听证程序、信息公开等条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修改建议。中立源律师事务所的王凤军律师也对《办法》中的部分条款的可操作性及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等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接下来“绿驼铃”组织代表赵中和企业家、媒体记者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座谈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大家通过相互沟通与讨论一致认为,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此次座谈会为不同地方的法律工作者,北京环境法专家与地方环保组织,美国环保组织与中国环保组织,企业与公众,媒体与专家,媒体与社会等方面都建立和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可以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同时也为今后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基础。

四、西部行志愿者深入企业及自然保护区考察

7月14日早上八点,环境维权流动法律咨询宣传队的师生及志愿者一行在甘肃中立源的律师事务所王凤军律师和牟律师的陪同下驱车前往位于北固区的中国石油总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进行实地参观考察。

兰州石化分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均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新组建的兰州石化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集炼油、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一体,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联合企业。

凉风习习,晨雾蒙蒙,一行人初达兰州石化公司,即受到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环保处冉英勇处长的热情接待,并安排厂区内的专车及安全检查科米科长带领我们参观。在米科长的指导下,我们一行人穿戴好安全护具,乘车进入兰州石化公司参观。米科长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炼油厂。炼油厂内,空气中微微弥散着化学气体的味道,让我们感到工业区的空气与市区的空气有明显的差异。这也时刻提醒我们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接着,我们进入兰州石化的污水处理厂,该厂综合管理部的赵部长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兰州石化污水处理厂的相关情况。这里不仅承担着处理兰州石化公司污水的任务,而且承接兰州18家工业企业的污水及兰州市部分生活污水的处理项目。许可祝副教授等一行人就污水处理流程,处理后的水质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赵部长也向我们展示了污水从黝黑恶臭经过层层净化,最终变成微黄无臭无害废水的全过程。之后,我们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年产六十万吨的乙烯工程,化肥厂和橡胶厂。这些也是对石油工业副产品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环节。通过现场考察,我们对我国石化工业的环保状况有了感性的认识和实际的了解,也对周边地区环境污染纠纷的发生与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了直接的体验。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距兰州市区东南50公里的榆中县境内的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考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历史上甘肃省的著名风景之一。它既是水源涵养林区,又是自然生态优美的风景旅游区。走进兴隆山,青山隐隐,绿木葱茏,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我们虽身处黄土高原,却又满目盎然绿意。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真可谓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对比上午参观的兰州石化公司的周边环境,我们不禁感叹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环保投入,严格执行环境法规及环境标准,努力完善各类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持续改善工业区的环境质量,才能使我国大江上下,长城内外尽褪浓烟恶臭,彰显锦绣山河。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