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化数智校园建设改革创新,在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8月30日,中国政法大学数智化素养能力专题培训班在昌平校区举行。培训班邀请7位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数智化领域专家,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分别作专题报告。我校全体校领导、处级领导干部、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机关正科级干部、数据管理员等参加培训班。培训班由王立艳主持。

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杨宗凯作题为《AI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专题报告,他详细介绍了AI时代教育与发展的底层逻辑、发展现状与场景应用,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的运用,深化对数智化转型战略价值的认知,为法大数智校园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员、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小平以《清华大学AI赋能应用实践与探索》为题,介绍了清华在AI赋能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与智算技术中心主任兼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李志强带来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专题报告,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实践案例。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以《教育人工智能的政策与发展的思考》为题,介绍了高校数智化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云春带来《以数字化提升校务治理能力》专题报告,分享了AI智能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升校务治理能力的数字化实践。武汉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郭永琪在《数据驱动 协同共享——以人事制度牵引学校综合改革》报告中,详解了武汉理工大学在数字化赋能师资管理方面的经验。我校副校长卢春龙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数字化转型成效与下一步行动方案,清晰呈现我校数智化转型的成果与未来方向。
培训班要求,此次培训围绕数智化赋能展开了多维度学习,干部教师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结合本部门、本学院的实际情况,探索开展数智化工作的具体举措,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带动全体教职工主动投身数智化转型,促进学校数字化文化形成,助力学校早日实现“以数智化赋能改革发展,推进教学研管服深度转型”的战略目标。
培训感受
民商经济法学院执行院长杨秀清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智赋能学院事业发展不是简单的科学技术应用,而是理念的革新。数智赋能的本质是通过数据驱动与智能技术,激活学院核心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人才培养更精准地对接国家战略和法治建设,让学术研究更高效地捕捉社会法治建设的脉搏,让社会服务更及时地回应中国实践的前沿问题。这种赋能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以数智思维重塑“教-研-用”生态,为学院核心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前瞻性的支撑,真正实现“以数提质、以智增效”。
教务处处长罗智敏认为,今天的培训深入探讨了数智技术如何重塑教育教学模式,令人深感启发,使我们对于教务工作数字化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数字赋能核心在于通过数据智能重构教学管理生态,真正实现从“管理便利”向“育人效能”的范式转移。我们将以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赋能教学、学习、管理和决策,培育发展新动能;在教师教学层面,以智慧课程、数字教材、教法创新三大抓手,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学生学习层面,依托教学平台,加强个性化学习与学情智能监测;科学决策层面,深化教学数据挖掘与应用,建立健全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评估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未来教务工作必将走向更深度的智能化,打破部门壁垒,构建一体化数智生态,使教育管理更科学、教学服务更人性。
人事处处长翟远见表示,这次专题培训主题聚焦,令人受益匪浅。特别是培训班上人事工作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内容,听后我很受启发。今后我们将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要求,充分借鉴兄弟高校经验,进一步筑牢人事工作的数字底座,推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人事管理服务模式变革,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构建数据共通共享机制,提升数据治理和人事服务能力。此外,还将通过人事工作数字化流程再造,在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服务等关键环节,强化数字赋能,提高人事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推动形成结构合理、梯队健全、各支队伍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高质量人事工作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吕淑艳谈到,此次数智化素养能力专题培训,学校邀请多位专家从数智化的政策与战略、技术与应用、治理与管理等方面,多维度为我校数智化工作提供指引。学校近期发布了《教育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全面总结我校数智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效,系统阐述未来实践路径与重点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以数智赋能法治人才培养”的核心发展方向。作为信息化办负责人,我们将充分吸收本次培训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发展实际,加速推进“数智+法学”融合落地,切实以数智化转型赋能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法大微信【第20250830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黄楠 通讯员:汪梓熠
图片:卢云开 田粟屹 左陈
排版:曾妍冬
校对:张瑶瑶
责任编辑:谢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