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法治精神,增强青年教师对学校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结合教师国情研修要求,2025年10月23日,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举办第七期传统文化研习营暨青年教师国情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探寻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近20名教师乘坐校史文化研学BUS开启一段探寻初心之旅。

活动将党史、校史融入教师思政教育,开发沙滩红楼、北京政法学院旧址、校园文化景观三条主题实践路线,邀请退休教师和校史讲解团青年学生做主讲人,通过巴士上的“移动课堂”、沉浸式CAMPUS WALK互动研学等方式,带领教师探寻法治初心,感悟传承力量,追寻法大精神之源。
活动伊始,校史文化研学BUS带领营员们来到沙滩红楼,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营员们在一件件珍贵文物与历史资料前驻足,重温新文化运动的澎湃浪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星火燎原,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与担当。
随后,在退休教师刘秀华的带领下,营员们寻访了北京政法学院早期建筑旧址。刘秀华老师深情回忆了法大创校初期筚路蓝缕的办学历史与师生艰苦而充满理想的生活点滴,将那段“红色政法”的峥嵘岁月生动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使营员们对学校历史和法大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活动的最后一站,校史文化BUS带领营员重走当年北京政法学院师生迁至学院路41号的来时路,一路上大巴上的移动课堂也同样精彩不断。回到海淀校区,在校史讲解团青年学生讲解员王轶尧带领营员们参观校园文化景观,开启了一场“CAMPUS WALK”沉浸式互动研学之旅。从老教学楼到联合楼,从“小滇池”到“扬帆”雕塑,从甘棠树林到老1、2、3号楼,大家漫步于熟悉的校园,聆听每一处文化景观的前世今生,感受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时代脉搏。
在结营仪式暨座谈会上,营员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并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富有新意、特色鲜明,不仅让大家对法大的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在心灵深处激发了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与归属感。这趟寻根之旅将激励大家将法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砥砺前行,为学校发展与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新的时代力量。最后,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何苗、退休教师刘秀华为营员们颁发了研习营结业证书。
作为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实践平台,传统文化研习营迄今成功举办七期,已成为法大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品牌项目。本次活动首发的校史文化研学BUS也是我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创新实践。未来,校史文化研学BUS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打造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创新品牌,推动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
研习营营员感想:
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组织这么好的活动,这次研习营从北京政法学院的旧址入手,瞬间把我拉回到建国初期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仿佛跨越时空与当年的法大前辈们在精神世界里比肩而立,不仅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与历史的互动,也在我们与法大、与法大前辈之间,织就了一条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
——王也 人权研究院
此行我最大的收获,是完成了一次从“认知”到“认同”的深刻转变,收获了“落地生根”的归属感。从聆听红楼的历史回响,到寻访旧址的创业维艰,再到最终回归海淀校区,“法大”于我,从一个光辉的历史名词,变成了一个由无数前辈故事与精神所构筑的、我可以置身其中的生命体。作为一名“新法大人”,今后我也会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于校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以实际行动参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宋晓涵 外国语学院
在北大红楼的展厅,我们看到了“还我青岛,誓死以争”的场景复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过去的历史,而后续寻访北京政法学院旧址的过程更让我对法大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正所谓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脚下路,今后我也会积极参加校史文化相关活动,身体力行地做好校史文化的宣传者。
——梁依凡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