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本科联合培养项目工作会议在北京邮电大学海淀校区召开。会议由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苏菲主持,来自两校教务部门及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相关负责人,人工智能及法学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苏菲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表示,近年来两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共建、学科交叉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联合培养项目已成为推动文理交叉、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北京邮电大学将继续深化与中国政法大学的合作,共同探索新时代高质量本科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
随后,我校教务处处长罗智敏介绍了联合培养项目的总体情况。她指出,联合培养项目自启动以来,始终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理念,通过共同开展教学研讨、实施教师互聘、召开联合班会以及共同参与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等形式,成功构建了具有鲜明法学与理工交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工作交流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学负责人分别阐述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了“智慧法学实验班”学生入学以来进行的学业、实训活动,并就导师双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等具体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我校法学院院长雷磊提出,要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联合培养模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盛亚男强调,联培项目不仅是知识的融合,更是文理思维的激烈碰撞,需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人文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技向善、法治为民的正确价值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卓越人才牢牢把稳方向之舵;人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郑春萍提出,要持续推动法学与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有效互补,精心构建“科技-法律-人文”三位一体的融合课程模块;北邮人工智能学院陈科良副院长分享了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法学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指出一系列科技赋能法学教育的创新成果将在“智慧法学实验班”的教学中得到实践。我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明荃与北邮人文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则分享了思想引领、日常管理、学业帮扶、评奖评优及职业指导等学生管理经验。
本次工作会议中,北邮人文学院与我校就辅导员“双聘”、生涯导师“双聘”等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北邮人工智能学院与我校就开设互选课程、慕课共享、优势资源倾斜等具体人才培养政策达成了共识。下一步计划将联合培养专班研讨会议常态化,定期开展联合学生活动,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拓展实践平台、强化育人成效,持续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会议最后,教务处、法学院一行实地参观了北京邮电大学未来学习大楼。该建筑集成教学运行驾驶舱、AI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在线巡课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室、全息投影教学舱、AI助教系统等前沿技术,构建了“虚实融合、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场景。未来学习大楼的沉浸式、个性化教学模式为法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两校将在智慧教育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夯实了两校在本科联合培养领域的合作基础,更为推进“文工交叉、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注入了全新的思路与强劲动力。展望未来,双方将保持紧密无间的合作,携手共同开拓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新途径,全力以赴致力于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教育强国的建设贡献两校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