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名家论坛第9讲之“物证鉴定的质量控制与法庭科学技术标准化”

来源:科研处 图/摄影工作室 艾群   5-11   阅读:
T AAA

徐显明校长亲切会见了刘耀院士

5月10日下午,名家论坛第9讲在我校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我国著名法医鉴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研究员刘耀教授以“物证鉴定的质量控制与法庭科学技术标准化”为题,给法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物证鉴定与法庭科技的精彩演讲。

在论坛开始之前,徐显明校长亲切会见了刘耀院士,代表学校向刘耀院士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任证书。张保生副校长向广大师生介绍了刘耀院士的学术简历,高度评价了其学术研究中的科学精神。我校刑事司法学院等约300名师生参加了论坛。

刘耀院士的讲座共分为三部分:

1、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意义。刘耀院士认为,只有按标准办事才能保证质量。而标准化,就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务或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办事要遵守规矩,结果才有成效。他以实例说明了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工作在经济、科学和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强国际标准化总体发展动向和我国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研究,尽快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的规则,又能保证本国利益的技术标准体系。

2、我国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刘耀院士认为,我国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虽然滞后,但在改革开放后却有很大的发展,也正在和世界接轨。依据不同类型可以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以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我国于1990年4月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物证鉴定的质量控制也随即从90年代开始,并于1992年1月成立了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会成立至今,共申报标准制、修订项目191个,其中国家标准制定项目5个,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186个。现已完成行业标准制定项目80个,制定刑事技术行业标准68个,完成专业检验标准体系表4个。其中,毒物分析标准27个,刑事照相、录像标准15个,法医检验标准13个,指纹检验及自动识别系统标准7个,理化检验标准2个,刑事技术产品标准3个。

3、加强物证鉴定管理,推进标准化进程。刘耀院士认为,技术标准化管理已成为我国科技工作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因此有必要加强宣传,提高各方面人士对技术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而要建立我国物证技术的标准体系,就要进行包括鉴定程序、鉴定机构、实验室、鉴定人资格、鉴定方法和文书等在内的标准化建设。

刘耀院士最后总结认为,物证鉴定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物证鉴定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标准化进行管理和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可能导致最终鉴定结果的错误。因此,对于物证鉴定的质量控制应当是全过程的。从这一意义上讲,法庭科学的标准化也应当是全方位的。

在论坛的互动阶段,刘耀院士又深入具体地回答了我校师生关于司法文书标准化、司法鉴定结论的认定等问题。

  • 相关链接 刘耀院士简介

    我国著名法庭科学、法医毒物分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医学会理事长、世界毒物学家学会会员和中国地区代表、印-太地区法庭科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参与完成了16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大会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3部。主编《中国法医学杂志》。1997年被人事部、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泛美法庭科学会授予他“对中国和世界法庭科学做出突出贡献奖”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