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名家论坛第四讲之“心理学与人才培养”

来源:文/科研处 图/摄影工作室 胡畔   4-14   阅读:
T AAA

4月13日晚,名家论坛第4讲在我校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教授以《心理学与人才培养》给法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我校副校长张保生代表学校对沈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高度评价了沈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成就及对国家人才培养的贡献。社会学院等300余名师生参加了当晚的论坛。

沈教授认为,心理学将人的基本心理品质分为两大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以及其它动手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态度、倾向等。具体到学生的学习上,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毅力和性格特征五个方面。 非智力因素对认识活动提供动力,并起到调节、维持和定向等作用。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就可发展为人的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政治思想等等。人的学习与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而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定向、引导、调节、维持与强化)的过程。

关于开发智力因素,沈教授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1、认识感觉器官的特点,提高学习的效率;2、掌握“注意”在一天中的变化,选择适当的学习时间;3、了解记忆的特点与规律,根据年龄、材料、场合、心境、情境等因素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4、通过克服求同思维中的定势作用 、培养求异思维、摆正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关系、加强语言的提炼和思维的概括性以及训练创造思维等,发展良好的思维习惯;5、掌控情绪,科学用脑,促进左右脑协调开发。

关于培养非智力因素,沈教授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1、通过了解动机的潜伏性与意志的持久性,重视“立志”教育;2、根据影响学习积极性的要素,即需要、决心、兴趣、目的性、要求水平(期待)、耐力、坚持性(持续性)、独立性、自觉性、计划性等,不断增强学习积极性;3、通过增加反馈的激励作用,发展学习的成就动机;4、通过培养学生的好胜心、自信心并给于适当的挫折情境,提高正确对待挫折的能力;5、通过对简单事物保持兴趣、不要总是担心生病、尽量喜欢工作、广交朋友积极做人、养成乐天愉快的习惯、对问题当机立断、珍惜眼前好时光等七条途径,保持健康的情绪;6、提高自控能力,善于忍耐和等待;7、加强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最后,沈教授把“胸怀全局、头脑清醒、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十六字励志箴言送给了我校师生。

张保生副校长在沈教授演讲后作了总结,他说,沈教授精彩的演讲不仅将深奥的心理学科学知识简单明了的予以阐明,而且提出了如何进行思维训练与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在论坛最后,社会学院院长乐国安教授致感谢辞,他高度赞扬了沈教授的大师风范、科学实证品质、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

名家论坛第4讲由校科研处主办,社会学院协办。秉承“集四海精英深邃思想,哺我校学子茁壮成长”的宗旨,名家论坛第5讲将于3月20日举办,届时将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到我校演讲,请广大师生予以关注。

相关链接:沈德立教授简介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和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多个国家重要学术领导职务。

沈德立教授主编有多部国家级教材,主持多个国家重点项目,主持研制国产仪器。他出版专著、教材18部,丛书6套,发表论文80余篇,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23所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26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