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设计、详细论证,由我校申请建设的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日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获正式批准立项。这是我校历史上第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也是教育部迄今为止在文科院校设立的第一批2个综合实验室之一(另一个在中国人民大学)。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该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标志着我校已跻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推动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及向纵深发展,对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对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司法鉴定创新人才,以及加快我校建设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的步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间,学校利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的契机,抢抓机遇,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所属的“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顺利并入我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校法庭科学技术力量不足的状况,对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申报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根据实验室规划,今后将主要围绕法医学、物证技术学、电子证据学、心理学、证据法学、证据科学规范、证据科学教育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设立法庭科学专业和证据法学博、硕士点,培养法庭科学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积极承揽国家或部委重点、重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开展科学研究,力争解决我国证据科学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通过对证据科学新的技术手段、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展开研究和开发,力争获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积极开展司法鉴定服务,为首都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将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及其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加大投入、给予特殊政策等措施,将其建成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力争在5年内达到国内第一、世界知名建设目标。
编后语:
现代科学发展呈现出既高度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通过交叉融合产生的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已被实践证明了对开拓新领域,获取新发现,产生新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由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技术综合集成而成的证据科学是探索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研究证据采集、鉴定技术以及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之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上的重大意义在于,第一次将自然科学知识引入法学领域并催生了新的学科,而且可以清晰地预见它对中国法学将悄然发生革命性的影响,标志中国法学开始迈向证据时代。对中国政法大学而言,则意味着教育部第一个文理交叉、理工渗透的综合实验室在此诞生了。标志着我校的学科发展开始从人文社会科学迈向了自然科学,其在学校发展史上意义也是重大而深远的。祝愿我校这一稚嫩幼苗在新的一年里如日出之江花,红火耀目,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