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中山讲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台湾国父纪念馆、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台湾三民主义教育学会及孙文学会联合主办。海峡两岸近百名学者云集此会。其中台湾学者分别来自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政治作战学校、慈济技术学院、中国文化大学、铭传大学、元智大学、台湾艺术大学、东海大学等多家学术单位,大陆学者分别来自北京、新疆、浙江、黑龙江、湖南等地。我校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郭世佑教授、赵晓华博士应邀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会。郭世佑教授还应邀出任大陆学者代表团团长。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孙中山和平思想与两岸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海峡两岸学者在一共六场的大会专题研讨中发表相关论文18篇。由于会议现场采取开放形式,大会吸引了诸多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参与,与会者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会议始终保持着热烈的气氛。郭世佑教授作为大陆学者代表团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向大会发表了首场首篇论文讲演。郭教授发表的论文题目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创建》,论文从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视角入手,以清末反清革命时期及袁世凯称帝前后的再度革命时期作为互相关照的历史时段,就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实践品性之于中国现代国家创建的必要性与复杂性进行了阐释。文章指出,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对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的形形色色的言行都予以竭力反对和声讨,誓死捍卫国家的统一,不惜代价,弥足珍视。郭世佑教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会议前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台湾多家电视台与电台、《中国时报》、《中时晚报》、《苹果日报》、《联合晚报》等媒体记者就会议主题与台湾当局图谋修改历史教科书等问题对郭教授进行了专访和报导。赵晓华博士也向会议发表了题为《简论孙中山的和平观》的论文,就孙中山和平观的主要内容及实现和平观的方式做了分析,指出孙中山作为一位真诚的和平主义战士,以其博大的胸怀、高昂的斗志和不懈的努力践行了自己的和平观。在21世纪的今天,承传和弘扬孙中山的和平思想及实践,对于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两位老师还作为论文评论人对其他参会学者的相关论文进行了评论。在大会闭幕式之前的综合性座谈会上,郭世佑教授还以主持人之一的身份,认真回应台北与会学者向大陆学者提出的诸多问题,深受好评。
11月13日至19日,大陆学者还应邀参访了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东华大学、宜兰私立中道中学、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山楼,并参观了日月潭、太鲁阁公园等著名风景区。
此外,郭世佑教授还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的邀请,分别做了专题学术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