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我校郭世佑教授应邀赴港出席“义和团运动与中国基督教”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源:人文学院   6-25   阅读:
T AAA

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的邀请,我校人文学院郭世佑教授于6月14日至15日出席“义和团运动与中国基督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该会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香港圣神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台北辅仁大学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协办。这是一次汇聚神学、宗教文化、历史学等多学科的学术盛会,也是一次教外学者与教内学者同台切磋的学术盛会,来自我国两岸三地及美国、意大利、比利时、英国等国的学者近50人出席了研讨会,就基督教与天主教各教派在中国陕西等地的传教活动、育婴堂慈善事业与中国反教仇恨、中国民间信仰与秘密宗教中的义和团之关系、义和团运动研究之学术史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圣神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主席陈日君主教(Joseph Zen)、圣神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汤汉主教(John Tong)等神职学者近20人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新任院长、著名史家梁元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宗教史专家吴梓明教授出席了研讨会;大陆学者共3人,分别来自北京、上海与广州。刚从浙江大学引进不久的我校郭世佑教授作为北京的学者代表,以史学专家的身份出席此会,并作了题为《义和团运动前后的伍廷芳》的论文报告。

郭世佑教授指出:史学界关注不够的清末驻美使臣、我国第一个法学博士伍廷芳在极其艰难的内外局势下本着不卑不亢的原则据理力争,指责西方列强利用武力强势在一个文明古国强行传教的做法,揭示中国排教浪潮兴起的深层原因,并用流利的英语在美国的讲台上澄清谣言,宣讲以仁为本的中国文化,赢得美国社会舆论对中国的了解与同情,力求把国家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他的业绩弥足珍视,他的许多见解与智慧可望超越时空;他的换位思考所得虽多属常识范围,但在当时乃至今日国家利益冲突与文化冲突有增无减的话语情境中,仍不无方法论的意义;美国政府的“门户开放”政策承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在客观上固然有利于对中国主权的维护,这同伍廷芳当时的外交努力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郭世佑教授还强调:弱国也有外交,因为弱国有能臣。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要找一个爱国甚至愿意为国捐躯的人并不难,但要找一个像伍廷芳那样能用专业知识去爱国的人很不容易,而在革命史观的约束下,后者恰恰是我国史家与史学工作者所忽视或淡视的,史学的片面性也就在所难免。郭世佑教授的见解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和首肯,论文评论人、工于中美外交史的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著名史家王成勉教授还向郭世佑教授提供了部分新的资料线索。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一位博士候选人在散会的当晚就以电子邮件致函郭教授:“能在中大见到您非常高兴,早在2000年义和团国际会议之前就常常听闻您的大名,后来读到您在近代中国网上的随笔,更感到如沐春风,一直无缘请教。有幸在这次会议上领略到您的出口成章的文采,惜时间紧凑,忙于会务,也没能仔细请教,实在遗憾,盼望下次去北京时一定拜访,不知可否?”

郭世佑教授在大会上的演讲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同时他在大会上所展示的独特风格也让与会人员领略了法大教师的风采。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