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改革旧有教学模式,我校作为改革试点学校之一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这将对同学们的英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外国语学院根据教育部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和全国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于9月6日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本大纲,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立、沙丽金及大英教研室主任张清、李崑岩、王虹参加了讨论会。
大纲针对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本着"以人为本,注重实践,丰富教学技术和客观评估,高效管理"的教学理念,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实行教学分级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大体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对入学时英语能力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学生,设置预备要求。分层次教学要求学生在词汇、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上均逐层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相应于各个要求,将英语教学分为1-7级,1级对应于预备要求;2-5级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开设基础课程群;6级为较高要求,3-6级过程中开设中级课程群(含自选模块课程); 7级为更高要求, 4-7级开设高级课程群(含自选模块课程);6-7级开设自选模块课程。大学英语对学生毕业时的最低要求为5级,即一般要求。基础级、中级和高级课程群均包含听力、口语、阅读和写译4个课程。自选模块课程包含高级听说、高级读写译、法律英语、外贸英语、西方文化4个模块。从基础级、中级和高级开始学习的学生在分别完成第5级后可按照个人兴趣和个人发展要求自主选择相应的6-7级教学模块。不同层次要求所设学时学分也略有不同。
在教学模式上,力求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程教学模式,采取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为工具,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际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估上,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其具体方式包括:1)课堂学习活动;2)学习效果自评;3)学习效果互评;4)学习档案;5)问卷调查与访谈;6)平时测验;7)教务、院系以及教师的评价。评价记录方式则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平分等评价记录方式。终结性评价的重要部分是测试,包括月考或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结业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其结果应结合形成性评价给定学生各级学业成绩和最终学业成绩,不得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总结评价和最终学业成绩。此外,在大纲最后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纲的要求,还例举了7个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的关系;处理好大班授课和小班授课的关系;妥善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等。
《大纲》即将试行,2004级新生将成为大纲的首批试行学生,为贯彻《大纲》精神,学院拟将学生分为体验组和新视野组,分别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社出版社的大学英语课本,并配备不同的英语教师.体验组的英语教师已于9月7日上午赴北京科技大学进行大学英语教改的培训。另外,为适应大学英语教改的需要,学校新装了30多个位于B段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
据悉,会议还制作了2004级新生的调查问卷,以便新的教学方案实施效果得以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