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作为本科生四年来学业的总结,旨在检验本科生四年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发现新视角,新论题的敏锐度,提高学生系统性整合知识的能力,提高其挖掘和发展知识潜在内涵的能力。但是,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呈现出下滑的趋势,8学分的毕业论文已同其本身应具备的学术价值和学生切实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难成合理的正比。为了使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前的状况及存在问题,我校商学院经过认真郑重的讨论研究,在论文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构想,申请并已被批准作为我校论文改革的试点。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记者专访了商学院院长孙选中教授,据他介绍,针对毕业生论文的现状,商学院召开了学术与学位委员会及教研室所主任会议,专门进行讨论研究,认为将毕业论文“掺水”现象完全归咎于外界因素,而不从大学生的主观因素上寻找原因是有失偏颇的。会议还一致通过了将本院原有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8学分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学年论文,占3学分,每学年1学分;一部分作为毕业论文,占5学分。学年论文作为毕业论文的准备阶段,是学习的过程。具体步骤是,组织专门的师资队伍对大一新生进行系统的辅导和培训,使其逐步掌握撰写论文的学术规范和整体框架,从而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二学生的培养,重点要放在其选题的能力上。做到选题恰当,与个人所学所悟有表和内的紧密关联。在内容上可以提出个人的观点达到论文要求的基本水平,能够从恰当的角度选择材料和内容去构建论文。通过两年的学习与锻炼,使学生在三年级时写出具有学术见解的文章,并将毕业论文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学初去布置。这样既使学生拥有了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培养作为铺垫,又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资料来撰写,避免与考研、就业产生冲突。
目前,我校及其他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不高,学术价值欠缺,有些论文甚至连基本的学术规范都不了解。近年来,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联性已大为弱化,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因此日渐降低。同时,由于毕业论文一般都安排在本科生教学的第八学期,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考研、就业的时间与精力产生冲突。因此,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是在寻找工作的奔波中东拼西凑的完成了一篇毕业论文,他们不在乎论文质量的优劣,只要求其通过,拿到8学分从而顺利地毕业。如此种种因素造成了毕业论文制度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掺水”现象日益突出。如何将毕业论文在学生心中重新给予合理定位,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其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如何使毕业论文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将其重置于应有的重要教学环节当中,是每一所高校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且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商学院对毕业论文学分的分解及由此拟定的一系列教学计划,不仅可以弥补学分与实际投入时间精力不对称的缺陷,也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改变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的现象,整体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同时,就其现实意义而言,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作为一名毕业生能力的展示,也为其理想的就业提供了一个优势。
作为我校毕业论文改革的试点,商学院在改革上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举措,如对于优秀的论文将考虑发表到正式的学术刊物上,并建立相关的激励、鼓励制度,激励学生去写论文,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这些方案正处于讨论和筹备当中,相信此次改革能够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