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帆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刘师培与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史的一个侧面”的精彩演讲)
5月10日,我校名家论坛第184讲在学院路校区顺利举行。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帆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刘师培与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史的一个侧面”的精彩演讲。本次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主办,人文学院承办。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赵晓华教授担任主持人,人文学院姜金顺老师与其他法大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李帆围绕刘师培与北大的渊源,探究了新文化运动史鲜为人知的一个侧面。对于刘师培的文学史教学与研究活动,尤其是《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的出版,鲁迅及其他论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此,李帆也深表赞同。以刘师培为首创立的《国故》月刊和由一批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创立的《新潮》杂志,常被看作是“新旧派”论战的标志。刘师培认为提倡国故,“保存国粹”,并不意味着排斥新思潮,二者可并行不悖。李帆教授认为,刘师培在《国故》上发表的系列论著均属研究中国古典学术的学理性探讨,无一攻击新文化,连相关议论也没有,很难将其与“封建复古”挂钩。那些反对新文化的文章均出自他人。在系统论述了刘师培与陈独秀的关系、北大“新旧”两派关系后,李教授认为应重新评价新文化运动中的刘师培。刘师培在北大三年,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以国学大师之身,为北大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就。最后,李帆认为讨论该题对我们思考政治与文化的关系、重新界定近代中国史上“新”与“旧”、“激进”与“保守”极为有益。
李帆教授在谈及史学研究方法时,其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文学史料本身的解读需要结合当时的客观语境、史料来源、指向等来综合分析,否则得出来的结论可能会误导其他人。第二,在研究史料时,特别是在研究历史人物的故事时,应重视血缘、地缘等因素,这样才能对该历史人物有全方位的准确解读。
在提问环节,针对本次讲座,同学们与李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深感收获颇丰。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本次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