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秉文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谈“社保将决定你未来的就业与幸福感:现代福利国家的起源与模式比较”

来源:科研处 民商经济法学院  6-2   阅读:
T AAA

5月26日,我校名家论坛第191讲在昌平校区环形阶梯教室六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郑秉文先生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社保将决定你未来就业与幸福感:现代福利国家的起源与模式比较”的精彩演讲。本次论坛的与讲人为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社会法研究所副教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娄宇老师和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社会法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联合培养法学博士张春丽老师。本次论坛由科研处主办,民商经济法学院承办。民商经济法学院社会法研究所所长、教授赵红梅老师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郑秉文先生将本次演讲分为“福利制度的起源”、“社保模式的划分”、“社保模式对就业市场起到重大决定性作用”等八个部分,并重点讲述了社保模式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首先,郑秉文对社保模式做了简单介绍,讲述了福利制度的起源和社保模式的划分以及划分的标准。郑秉文首先介绍了福利制度自14世纪以来的发展过程,重点剖析了二战后福利国家由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国家形态转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的对象这样一种变化。之后,郑秉文的讲座进入第二部分——社保模式的划分。他认为,按照国家参与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比例结构(社保管理体制)可将社保模式划分为以英美为代表的“统一模式”和与之相对应的“贝弗里奇模式”以及一种派生的以智利和中国香港地区为代表的“公司模式”,并且,这些模式各有千秋;按照个人缴纳比例与社会支出占比结构(社保负担系数)可将社保模式划分为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两种模式;而按照国家提供和社会提供的比例结构(社保供给结构)可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三组,并且从公共养老金的替代率的角度看,社保支出较少的国家制度更为健康,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替代率也很高。

郑秉文重点讲述了社保模式对社会各方各面的影响与作用。郑秉文首先从“阶级基础不同”、“工会的力量不一样”、“就业路径不同”、“就业结构不同”、“职业结构不同”、“对劳动力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不同”和“对就业市场影响不同”这七个方面介绍了社保模式对就业市场起到重大决定性作用;随后,郑秉文讲述了社保模式对社会和谐的重大影响、各种模式对社保改革的不同承受能力和社保模式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他认为,在美国模式(补救性模式)里支持国家的中产阶级、弱势群体和公务员都比较忠诚离不开国家;在德国法国模式(普救型模式)里支持国家的中产阶级在改革涉及自身利益时就会带头搞街头政治;在瑞典模式里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化为一体,是利益集团,只要达成一致,国家就安定团结,没有社会动荡。

最后,郑秉文还总结出社保模式的九大比较特点并指出社保模式决定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学生的就业前途。郑秉文首先介绍了社保模式的九大比较特点:社保基金的规模庞大与可持续性;从未出现改革风潮与街头政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对福利制度的理解;市场化因素,养老金的多元化;基本保险待遇水平低,总体水平高于欧洲;对就业的影响;立法与制度先后选择;三个支柱的比重,各个阶层对国家和制度的忠诚。随后,郑秉文得出结论认为,在中国,要建立一个福利社会,而不是一个福利国家;福利社会是现实的,福利国家是不可能的;任何构建福利国家的口号都是不负责任的。

在郑秉文的讲演之后,与讲人娄宇老师与张春丽老师先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娄宇在对郑秉文的演讲表示高度赞扬后,谈及了自己与社保研究结缘的经历,他还指出,法律应该与社保制度相契合,社保法与社保制度要有良性互动,而我国现在的社保法和社保制度还有很大不足,急需改进。张春丽也表达了自己对郑秉文学术魅力的佩服与赞美,她还指出,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背景、法律背景等问题交错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拐点,而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各方的努力。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